2016年09月28日 来源:中国日报网
41626
2016年《生态城市绿皮书》发布 呼吁将生态文明的理念融入城市建设
中国日报9月27日电(记者 张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兰州城市学院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等单位27日在北京发布了《生态城市绿皮书: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报告(2016)》。该书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学术品牌“皮书”系列的一本,以绿色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生活、民生宜居为理念,以更新民众观念、提供决策咨询、指导工程实践、引领绿色发展为宗旨,试图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新路。绿皮书指出,经济中...
content.jsp?urltype=news.NewsContentUrl&wbtreeid=1005&wbnewsid=41626&wbpagenum=0&wbnewspageid=0&ms=312
中国日报9月27日电(记者 张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兰州城市学院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等单位27日在北京发布了《生态城市绿皮书: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报告(2016)》。
该书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学术品牌“皮书”系列的一本,以绿色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生活、民生宜居为理念,以更新民众观念、提供决策咨询、指导工程实践、引领绿色发展为宗旨,试图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新路。
绿皮书指出,经济中高速发展已经成为一种“新常态”,有些地方官员仍然沉浸于传统的思维,继续靠投资、刺激房地产的投资和要素驱动的思路去解决问题,而对高科技产业、新兴产业以及现代金融业等创新驱动产业,却并不熟悉,甚至还有抵触。这种心态无不导致新旧产业的博弈,那些落后产能设备,因其仍然能够带来税收而被保留下来。经济的转型,还要面对既得利益集团设置的重重障碍,西方国家在贸易谈判中抬高门槛就是为了自身的利益。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西方发达国家既恐惧中国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给生态环境带来不良影响,也恐惧中国跻身绿色产业革命的快车道。因此,在经济发展中存在绿色贸易壁垒与绿色产业瓶颈的尴尬,导致中国落后产能设备的淘汰步履蹒跚。
在中国正在进行的生态城市建设中,城市规划缺乏科学理念,“拍脑袋”的决定比比皆是。很多地方政府部门的领导并不是城市规划领域的专家,却掌控着城市的发展规划权。
绿皮书指出,目前,多数城市都有工业园区,而每一个工业园区基本上都是在郊区或者城乡结合部。不可否认,绝大多数工业园区建立的初衷都是为了招商引资,拉动本地经济。但是,在工业园区的运营过程中,却很少考虑工人的住宿、通勤、子女教育之类严重影响工人生活质量、幸福指数的问题。此外,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一些外来企业在享受完免税及其他优惠政策以后,从工业园区直接撤走,造成了大量土地和厂房的闲置浪费。
一些城市为了经济利益和政绩工程,不考虑城市发展和市民的实际需求,盲目开发城市住宅和新区,导致大量房产空置和资源闲置。在推进“城中村”改造和“棚户区”改造的过程中,一些政府部门不考虑村民和市民的切身利益,把政绩最大化作为解决问题的出发点。有些地方政府单纯追求GDP,不考虑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政绩,不考虑引进企业的性质以及可能给当地带来的环境污染,盲目引进外资企业和外来企业。
2015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6.1%,中国已进入城镇化建设快速发展阶段。然而,囿于多方面的原因,生态化仍处于“初绿”阶段,雾霾、交通拥堵、出行难、停车难、垃圾围城等“城市病”突出,民众对改善生态环境的要求日益强烈,综合治理之路艰巨而漫长。建设绿色、智慧、低碳、健康、宜居的中国特色新型生态城市,需要我们更新观念,完善制度,坚持创新驱动,特别是付诸持之以恒的行动。
绿皮书建立了动态“健康指数”评价模型,分很健康、健康、亚健康、不健康、很不健康五个标准对284个省、地级城市进行了全面健康评价考核,对政府城市建设投入产出效果及智慧城市建设状况进行科学评价排名,评选出了生态城市特色发展100强。报告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评价,分类指导,分类建设,分步实施”,给出了各城市绿色发展的年度建设重点和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