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我教儿子爱护环境(中国环保三十年)

2003年06月24日 来源:人民日报

30年前,国务院召开了全国第一次环境保护会议。我的年龄与我们国家的环境保护历史同样长。我经历过蓝天碧水,鱼虾满河;也目睹了黄沙满天、污水横流。我的童年下过河、捉过鱼虾,也上过树,掏过鸟窝。可我的儿子就没有这么幸运了———捉鱼只有到养鱼塘,看鸟只能上动物园。这些年的经历使我深感环境保护的重要。

环境保护是一个长期而庞大的系统工程。我的经历告诉我,环保需要发自全体公民内心深处的环保意识。人们只有意识到了自身的一些行为会给环境造成破坏、带来损失的时候,才有可能停止无意识的破坏行为。这种意识的获得可以通过教育,通过宣传和其他途径使人们慢慢懂得:我们的行为不能随心所欲,而要尊重自然界的规律,只有这样,我们的现在才会更加美好,未来才会充满希望。

人一生下来,可能不知道什么叫环保,也不知道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但后天的培养、教化会使我们逐渐接受爱护环境、热爱自然的意识。我的儿子今年两岁了,有时我和妻子见他随处乱丢东西,就给他耐心地讲:这样做不可以,不能随处乱丢东西,尤其是脏东西。时间一长,儿子竟然会不声不响地将没用的食品袋、包装纸之类的东西自己放进垃圾桶。有时看到我们丢在地上或饭桌上的脏东西他还会用手指着,直到我们打扫干净。其实他也许并不知道这样做的意义,但是从我们的口中,他知道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

环保需要一种氛围。人可以改变环境,反过来环境也可以改变人。同样是丢弃一张废纸,如果是在一条很脏的街上,你可能感觉没什么;可是要在一条一尘不染的大街上这样做,你会感觉很不自在,很不协调,这是因为环境教育了你。人们内心深处的那种环保意识其实是很脆弱很微妙的,时时处处都在与人的惰性、惯性和利己主义做斗争。我们要维持并鼓励这种意识,就不得不在我们的周围营造一种有利于这种意识成长、发展的环保氛围。这种氛围可以是一次环保行动,可以是一次舆论宣传,也可以是一个环保条例(法规、政策)的出台……我们只有不断地营造这种氛围,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环保队伍中来,我们的环保意识才会不断地加深加强。

环保更需要一种机制。其实很多破坏环境的行为并非都源于无知。藏羚羊被猎杀、原始森林被盗伐,还有滚滚的污水流入江河……所有这些,又怎能说是无知?那是人们潜在的狭隘利益观———个人、小集团的眼前利益在作怪。因此我们更需要一个有效的管理机制。大到江河湖海的治理,小到一草一木的保护,时时处处都要处理好眼

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地区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如果没有一个科学优化的环保机制作保障,我们的环保成果就会付之东流,我们的环保目标就难以实现。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将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列为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我衷心祝愿:我儿子的明天会比我的昨天更美好、更幸福。

关闭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共0条 每页条 0/0 
  
 
  • 微信公众号
  • 京环之声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