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亦喜亦忧动物园

2003年06月16日 来源:北京青年报

一场非典,令人与动物的话题变得愈加炙热,人类到底该如何与动物和平相处,又该怎样对待动物园里的动物?日前本版请部分记者和读者就动物园里的动物谈了各自的观点。读者李剑提出要做文明观众,胡连荣举荐动物园里要有人文关怀,而记者孙丹平则明确提出自己不愿意去动物园。愿这些观点能给野生动物保护者、动物园管理者一点点启示,更愿这些观点能给世人带来一些思考……

■做文明观众

今天,人类越来越远离自然,局限于水泥世界中的人们只能在动物园里才能见到真的动物。然而,即使在动物园里,我们看到的也不再是完全真实和生性活泼的动物了。许多动物的活动半径一般都比较大,然而在动物园里,动物只能在几十平方米的狭小范围内度过一生。它们与外界和同伴之间的交流被隔绝了,没有树木草地,无法亲近土地,这些使得野生动物的生命活力日益减弱。被人类关养的动物脱离野生环境,往往很不快乐,多患有抑郁症或者神经质。

虽然动物园在一定时期内还有其存在的理由,但是,我们对动物园中的动物的处境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在观赏动物的时候,应当满怀怜悯同情之心,注意爱护动物,尊重动物。

在动物园里,经常可以看到来来往往的人群围着动物,有的人冲着动物大呼小叫,有的人做出突然的动作来恫吓动物。这些行为会刺激动物,使它们对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应当努力克服。在观赏的时候,应当尽量做到不围观,不恫吓,不高声喧哗,更不能吐唾沫、扔石头等来侮辱动物。

动物和我们人一样,也需要休息和睡觉。不少人在看到动物睡觉的时候,往往不悦,不是设身处地为动物着想,而是想方设法干扰它们的休息,只希望动物每时每刻都为自己展现身姿,表演动作,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它们的痛苦之上,是自私卑鄙的行为。

在动物园里,有些温和的食草动物是放养的,以便于它们自由自在地活动,比如孔雀。可是,有的游人却硬生生地去拔孔雀的羽毛,这是多么让人愤怒的行为。动物园里的动物的命运已经很凄楚了,怎么忍心再让它们忍受这样的折磨?在动物园观赏动物的时候,一定要怀着一颗仁爱之心,不能伤害动物,哪怕是动它们身上的一根毫毛。

有人在观赏动物时喜欢给动物喂食,借以表达一种爱心,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投喂动物时要注意食物不能太多,以免打扰它们正常的进食规律。同时,食物最好是低脂肪、低糖度。因为人工饲养的动物运动量小,摄入高脂肪、高糖度的食物会使身体发胖,影响体质和营养均衡。如果找不到合适的食物,可以向动物管理员咨询或者索取。有的游人甚至用塑料袋、烟头等不能食用的东西来投喂动物,那就更不应该了。

总之,在动物园里观赏动物,要尽量不打扰它们的正常生活,做文明观众,只尽情地欣赏或者拍照最好,这样可以使人和动物互相都留下好印象。

■重人文关怀

对于动物来说,既安全又不必担心挨饿的地方只能是围墙中的动物园。不会有人来打猎,也没有时间概念,甚至可以和可怕的敌人生活在一起。可是它们的体质反而每况愈下,常表现出一些异常行为,大大有损于动物园的观赏性这一宗旨。这种状况如何扭转?日本一些野生动物园基于动物行为学开始了全面改革。

首先迈出这一步的是北海道旭川市的旭山动物园,他们对全园做的整改让人耳目一新。引人注目的是为猩猩准备的20米高的仿真树和玩具爬杆。猩猩在原产地马来西亚被当地人称做“树上的人”,而住进动物园以后就逐渐变成了“地上的人”。旭山动物园则不同,这里的两只猩猩每天都非常开心地生活在仿真树上,而且多年少见的雌雄交尾又在它们中间出现了。

动物园里有两间熊舍,分住着两只棕熊,可是很多游客都以为只有一只,因为它们被安排轮换到前面的坑穴去亮相。棕熊除繁殖期之外,都是单独行动,它们到处排尿、找树干擦痒,其实用意在于留下自己的气味,标示出属于自己的势力范围,时刻提防入侵者。多只熊群居饲养在一起,没有“单间”待遇,“提防”这一动物基本野性就消失殆尽了。旭川动物园让园里仅有的两只棕熊轮换出面之后,它们就开始经常在树桩上磨蹭身体,留下自己的气味,双方都把没有见过面的对方当做入侵者。它们为了探寻对方气味在兽笼内走来走去,两眼充满危机感,与过去呆滞的目光、漫无目标的来回转圈相比,给参观者带来了更多难以征服的野性情趣。

长颈鹿的异常行为也越来越频繁,它们会把业已喝下去的水再倒流回嘴里重新喝下去,任凭头上两只角在流血却仍然在围栏

上磨蹭,把舌头伸在外面并不停地左右荡来荡去,似乎在自我消遣,但这些都是异常行为。其中,长颈鹿摆弄舌头的最大诱因来自喂养方式,在动物园里它们只能吃扔在地上的饲草、树叶,进食时间明显减少了。其实,草原上的长颈鹿以野生的高处树叶为主要食物,而且它们的舌头可以像手腕一样灵活地撕掠嫩枝树叶,除了长长的脖颈,舌头也是主要工具。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吃草时,以往的习惯动作因喂养方式、饲料结构的不同发生了变化,进食过程简单,时间缩短,当然觉得不自在,于是便伸出舌头并不停地左右荡来荡去,似乎在寻找以往的感觉。找出这一原因之后,管理人员改进了给食方法,用吊物架把饲草、树叶高高吊起,并变化高度,为他们营造在草原上进食的氛围,此后,异常行为便逐渐消失了。

总之尽力从环境上为它们创造条件,满足其野性亦即本性的需要,与食物结构的改善相比,这些会更明显地提高它们的生活质量。

■难睹笼中物

SARS来了,把一个早就存在的问题异常突出地摆在13亿中国人的面前:如何处理与人类共同居住在地球上的成千上万种动物的关系?SARS为求解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

虽然皇家猎苑在各国早就存在,但据说是在越来越多的动物濒危后,才出现了属于大众的动物园,以便人们能够一睹在自然中无法看到的珍稀动物的风采,能够留住它们在这个星球上的记忆,能够找回人与自然的亲近感觉。

但是已经有很多年,我没有去过动物园,即使有亲戚朋友远道来京,我愿意带他们去那些将动物自由放养的“动物乐园”,却绝不带他们去动物园。

我不愿意看到在狭小的、臭烘烘的笼子或栅栏里蜷成一团的动物,不愿意看到它们眼里神经质的恐惧和对人类的提防,不愿意看到它们失去原本昂扬的活力而变得麻木,不愿意看到它们因背井离乡而忧郁而不快活。

我也不喜欢有些人对待动物的态度,他们居高临下地看待这些与自己一样享有生命权利的生灵,好像不知道大自然同样赋予它们感知和感情。他们明明看到动物正在睡觉,却要把它们轰起来,满足自私的观赏欲。他们对身陷囹圄的动物没有丝毫的怜悯之心,经常对它们指手画脚、大呼小叫,还用动物根本吃不惯的人类的食物去诱惑它们。更有甚者,还要用吐痰、扔烟头和石块等行为去侮辱动物,去伤害它们。

比较起来,放养在“动物乐园”里的动物就好一些。记得有一次我和小侄女去“百鸟园”,那些优雅的鹤、美丽的孔雀和各色各样叫不出名字的鸟就在我们周围自由地走来走去,还从我们手中啄取食物。当我给小侄女照相时,一只鸸鹋突然从我肩上探过头来,想看看我们究竟在做什么,它那好奇而又呆头呆脑的样子引得我们开怀大笑,这美好的瞬间从此就深深地留在我们的记忆里。

但它们的境遇又能好到哪里去?它们同样是身陷囹圄,虽然可以活动腿脚和翅膀的范围大一些。它们同样背井离乡,委曲求生。它们的羽毛被剪掉以防止它们展翅高飞,它们的筋腱被绞断以使它们不能矫健地逃跑。而且,为了人类能够方便地在城市里看到这些原本自由地生活在大自然中的生灵,人们建了越来越多的“动物乐园”,一批又一批动物从它们的家乡被捕捉,关在笼子里,然后千里迢迢送到城市里,许多动物就死在辗转流离的路途中。

所以,我建议所有热爱自然、热爱动物的人们,尽可能到自然的环境中去观赏动物,就像民间环保团体“自然之友”和“绿家园”的观鸟队所做的那样。当然,有些珍稀动物或猛禽、猛兽在一般环境中是无法看到的,所以动物园有存在的必要。那么,当你去动物园时,务请以平等之心、友善之道去对待它们。

关闭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共0条 每页条 0/0 
  
 
  • 微信公众号
  • 京环之声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