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北京对津冀投资三年超四千亿

2017年02月20日 来源:北京日报

功能疏解、产业转移,一张蓝图覆盖京畿重地;

携手同行、共谋发展,华北平原上,一个拥有世界级影响力的城市群正在崛起。

2月17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三周年来北京市新举措新变化新成果”新闻发布会,北京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多家部门呈上自2014年以来的成绩单。随着非首都功能疏解的稳步推进,北京对津冀的投资已呈井喷态势,三年累计投资超过4150亿元。

1341家工业企业退出

350家交易市场调整疏解

回到2014年年初这个时间节点上,当时对北京来说,如何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式,如何紧紧抓住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和主要矛盾,不断加强与津冀两省市的协同联动,成了市政府要思考的首要问题。

如今,协同已有显著进展。市协同办常务副主任王海臣在昨日的发布会上描述了一张“K线图”——近两年来,北京对津冀的投资呈“井喷”态势,2015年北京企业在津冀投资额为1642亿元,与2014年相比增长了2.5倍;2016年,北京企业在天津、河北的投资认缴额分别为899亿元、1140亿元,分别增长26%、100%。

聚焦于突出重点领域,北京正在持续加大存量产业的疏解力度。王海臣介绍,本市已经列出一批有较强示范效应的疏解重大项目,坚持对高耗能、高耗水的一般性制造业企业有序退出,污染企业就地清理淘汰,累计退出一般性制造业企业和污染企业1341家,提前一年完成2013年至2017年关停1200家的任务。

对于区域性交易市场的调整也在持续。仅过去两年,北京就调整疏解了350家商品交易市场,其中2016年共完成调整疏解商品交易市场117个,共调整疏解建筑面积160万平方米,调整疏解的商户达2.8万户。

产业疏解带动人口迁移

城六区常住人口由升转降

如今再到京南大红门,已经见不到往年那种一人肩挑几个大包“上货”的场景。北方世贸轻纺城、京铁鸿都轻纺城前的疏解公告,预示着这里即将巨变。

曾经在大红门扎根10年的温州商人老陈,成为大红门疏解办服务的、到河北考察对接市场的2万人之一。“看好了地方就搬过去,全家都搬过去。”老陈说。

产业功能的疏解,必将带动人口随之转移。2016年年初,市发改委主任卢彦曾表示,本市将确保完成人口调控目标——城六区常住人口较2015年下降3%,迎来人口由升转降的拐点。

而这拐点,在去年年底时如约出现。

“要说起3年来的学习和实践,我们获得的经验之一,就是始终坚持疏解和提升统筹推进,系统谋划功能疏解与城市管理、人口调控和产业提升。”王海臣说。

这3年来,北京制定了年度人口调控目标、实施《居住证条例》办法和积分落户管理办法,让这项工作有了章法可循;而市区两级“双调控”工作机制和各区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分配与人口调控挂钩机制,让属地有了更多动力去推动功能疏解和人口调控。

数据显示,2015年到2016年,全市常住人口连续两年保持增量和增速的双降态势,城六区常住人口实现了由升到降的拐点。

王海臣说,这意味着功能疏解对人口调控的带动作用逐步显现。

腾退空间锁定三大方向

优先保障首都服务功能

如润物细雨般,近几年很多北京市民都能感受到功能疏解带来的转变——批发市场关停了,道路通畅了;低端产业转型了,小区附近没了那股煤烟味。可问题随之又来了:这些腾退出的空间,要怎么办?

在发布会上,王海臣在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表示,本市已经研究制定了疏解腾退空间的管理和使用意见,经过相关报审程序后将印发实施。未来,疏解腾退出的空间将主要用于三个方向。

“最首要的,是要保障首都服务功能,履行‘四个服务’职责。”他说,这是北京作为首都最重要的职责,疏解腾退空间要优先用于服务保障中央政务功能,补充完善国家文化设施,为重要国事活动预留空间,补齐核心区基础设施、安全设施、科技文化设施等,提高“四个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其次,腾退的空间将用于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质。“就是要留白增绿,用这些宝贵的空间多建绿地,加快建设和谐宜居之都。”王海臣举例说,昔日脏乱差的四元桥汽配城,腾退后已经建成了望和公园,让周围居民有了休憩地。

腾退空间利用的第三个方向,则是完善公共服务设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他表示,城市停车等公共服务设施有些存在短板,腾退空间可用于补齐这些短板。

“比如西城区展览路、金融街、月坛、什刹海等地的小门店和地下室,有的改造为居民生活服务中心,有的引进符合便民需求的连锁品牌,提高了生活性服务业的品质,受到周边群众的普遍欢迎。”王海臣说。

据了解,本市还将进一步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包括差别化的土地管理政策、投融资支持政策、财税支撑政策甚至水电气热价格等政策,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疏解腾退空间集约高效使用。

关闭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共0条 每页条 0/0 
  
 
  • 微信公众号
  • 京环之声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