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今年将“留白增绿”3200公顷以上

“疏整促”专项行动中注重“生态重塑”,今年1至7月全市建设提升基本便民商业网点792个
2017年09月14日 来源:新京报

昨日,疏解整治后的东升镇塔院村,测绘人员正在对公园进行建设作业。未来这里将成为北京首个楔形绿地城市公园。

【开栏语】

党的十九大召开在即。近3年间,习近平总书记两度视察北京。其后,北京不断以崭新的理念与实践,回应时代课题:规划求解“大城市病”、谋篇布局“四个中心”、“疏解整治促提升”重塑古城风貌、“科学+城”搭建创新高地、“精细绣花”改良城市管理…… 今日起,新京报推出迎接十九大“北京新实践”系列报道,站在历史和现实的维度,聚焦这些实践为这座城市带来的宏大变化与细微点滴。

2017年1月底,《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组织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意见(2017-2020年)》出台。十项工作内容包括:拆除违法建设;占道经营、无证无照经营和“开墙打洞”整治;城乡接合部整治改造;中心城区老旧小区综合整治;中心城区重点区域整治提升;疏解一般制造业和“散乱污”企业治理;疏解区域性专业市场;疏解部分公共服务功能;地下空间和群租房整治;棚户区改造、直管公房及“商改住”清理整治。

晨光熹微,风有些凉意,已是白露时节。昨日,穿着白短袖,东升镇塔院村党委书记李建军按捺不住喜悦。

“现在的环境是真好了,以前哪儿能看到喜鹊啊!”不远处,紫红、粉白的波斯菊簇簇,开得正热闹。银杏、国槐、油松散落其间,一走近,喜鹊呼啦啦飞起来。

李建军所站立的地方,是有着第二个唐家岭之称的东升镇塔院村,两年前还是脏乱差的代名词。得益于海淀疏解整治促提升行动,未来这里将成为北京首个楔形绿地城市公园,也是北京城的通风廊道之一。目前,公园已初具规模,预计明年春天开放。

眼下,北京正经历新一轮的大规模“瘦身”。截至8月底,全市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整体进度达到80%左右。不只是疏解,这一次,更注重环境和品质的提升。

告别“蜘蛛网”开门见公园

“以前这儿住着七八万人,只有12个公共厕所,一个厕所四五个蹲坑儿,大清早起来上厕所都得等个十几二十分钟。”塔院村村民孔彩云回忆。

位于海淀区东升镇塔院村的双泉堡地区,曾是比肩唐家岭的小月河群租聚集地。多年来,该地聚集了大量的外来人员,户籍人口仅为2056人,外来人口高峰时,达到10万左右。

“一抬头,就是一线天啊。”李建军说,村民自建房屋内没有消防设施和消防通道,楼间距离不到1米。“居民家一开门跟蜘蛛网一样,密密麻麻的电线。小火不断,这边刚灭完了,那边又着了。”

为了赚房租,有居民的违建盖到了7层。爬不上去,还自己建简易电梯。除了违建,该地还分布有万家灯火、盛宏达等各类综合性市场14家,歌厅七八家,洗脚房数十个。白天卖建材,晚上是不夜城。

“2003年之后,这里的人慢慢多起来。吃宵夜的能跟吃早点的碰上,打架闹事的、小偷小摸的,到了晚上治安很差。”村民庞超说。

针对塔院村的状况,2014年海淀区将双泉堡地区列为棚户区改造项目。

2015年8月1日,塔院村启动宅基地腾退项目。经过一年多的疏解整治,这里不仅腾退了14家低端市场、25万平方米的经营面积,还正在打造100亩绿地公园、建设村民回迁安置房。

未来,这里将建设中关村东升科技园三期和大片绿地,最终形成总面积177公顷的楔形绿地,成为全市总体规划中的九条通风廊道之一,这也是全市最早启动的通风廊道之一。

“环境好了,如今我们村民都盼着回迁。”庞超说。

从“疏解整治”到“疏整促”

塔院村的“变身”样本,得益于海淀区今年“疏解整治促提升”行动。

根据公开报道,这一提法更早出现在去年12月27日的北京市政府常务会议上。当天下午,会议研究了“疏解整治促提升”十大专项行动2017年工作计划。

会议明确,该专项行动以疏解非首都功能为牵引,集成了近几年城市治理专项工作,与人口调控直接挂钩,目的是提升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建设整体水平。

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赵弘认为,疏解整治促提升行动与2014年开始的疏解非首都功能,其实是一脉相承,又有所创新和完善。

关于“疏”和“解”,在北京的历史上也曾有过。

赵弘举例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北京地区大规模的工业企业外迁,实现腾笼换鸟。朝阳CBD地区以前是北京最大的工业区,北京市民能脱口而出的工厂,几乎都坐落于此。随着涉外机构入驻,大量的工业企业搬迁,形成了如今的CBD。

赵弘说,城市的功能配置要遵循基本的经济学规律。“‘疏整促’实际上是在市场机制前提下,进一步加上政府的手,两手发力,加快非核心功能向外疏解。”他说。

今年1月的北京市两会,“实施‘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的表述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

时任北京市代市长的蔡奇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用“七个就是”解读“疏解非首都功能”:疏解非首都功能,实际上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调结构、转方式,就是腾笼换鸟,就是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就是改善人居环境,就是缓解人口资源环境的突出矛盾,就是更好地履行作为国家首都的职责。

蔡奇强调,必须坚持以疏解非首都功能为工作导向,以提升首都核心功能、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为目标方向,把疏解与提升有机结合起来,在疏解功能中谋发展。

几天后,《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组织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意见》正式出台,明确专项行动时间为2017-2020年。

《实施意见》明确了专项行动的十项工作内容,包括:拆除违法建设;占道经营、无证无照经营和“开墙打洞”整治;城乡接合部整治改造;中心城区老旧小区综合整治;中心城区重点区域整治提升;疏解一般制造业和“散乱污”企业治理;疏解区域性专业市场;疏解部分公共服务功能;地下空间和群租房整治;棚户区改造、直管公房及“商改住”清理整治。

今年1月底,根据《实施意见》发布的“2017年工作计划”量化了这十项重点任务的今年年度目标。按照计划,今年全市拆除违法建设4000万平方米以上,整治“开墙打洞”行为约1.6万处,疏解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500家。

更多空地注重“留白增绿”

围绕着《实施意见》,各区制定了相应方案,迅速开展工作。

在海淀区今年清退的空间中,和塔院村一样,“唐家岭公寓”拆除违法建设9万平方米,拆违地块全部纳入中关村森林公园,化身为一片占地61.4亩,相当于97.4个篮球场的景观生态林。

新京报记者发现,在各区的“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中,原有用地用于绿化等生态提升的占比不小。

7月召开的北京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指出,要牢牢把握好疏解与提升的关系,要紧紧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加强统筹规划,腾出空间首先用于优化首都功能,改善人居环境,发展与首都定位相匹配的产业;对拆除违法建设、整治开墙打洞后的街区,要加强设计导则引导,注重“留白增绿”,进行生态重塑,特别是该补充增加的便民生活服务设施要落地。

这一次,北京更多把腾退后的空地,留白增绿。

例如,今年前7个月,“一绿”第一批试点朝阳区6个乡,加快公园环建设,累计新增绿地5016亩,占总任务的72%。

“这有利于建立生态安全格局。”环保专家彭应登说,“要增加城市中的‘肺’。”留白增绿不是简单在北京市内增加更多的植被,而是要在整个京津冀地区形成连片的、连续的地面生态安全格局,水面、绿地等,根据自然属性,与天津、河北的串起来,不要因行政边界而破碎化。

这种实践也在更多地落地。

在京哈高速两侧,朝阳区黑庄户乡的138家低级次产业正处于疏解腾退中。作为通往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重要廊道区域,2018年,这里将建成一座80万平方米的大公园。此外,黑庄户乡星星点点的绿地、公园也将被串联起来,共同构成1550万平方米的农业公园,留住乡域的农业特色。

地下室变游泳池 各区探索新做法

在各区的“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中,还涌现了一些创新性做法。

《实施意见》也曾提出“加大改革创新力度”,鼓励各区、各部门先行先试,创新政策措施,及时总结经验,强化制度建设,推动形成城市治理长效机制。

在地铁10号线牡丹园站东北口处的仰源大厦,地理位置优越。这里的普通地下室,曾经被分隔成170个群租房。

如今,这里已变成为周边居民和商户服务的便民仓储间,“刷脸”就能进入,另外还备有一套刷卡系统,24小时均可进出仓库。

据了解,大厦普通地下室一共设有300多个仓库,每个仓库面积在2.5平方米至100余平方米之间。

“以前群租房安全隐患太大了,现在好了,空间利用起来了还能方便我们老百姓。”在附近工作的李女士租了个小格子,一个月租金100元左右,她平时在仓库里放毛毯和药品。

据仓储间负责人介绍,建设仓储间的初衷是希望能将闲置物品分离,释放更多生活空间。自助仓内存放的大多为附近居民装修时搬出的家具和家居用品,以及租户公司临时存放的票据和办公桌椅,目前仓储间80%已出租。

地下空间和群租房整治,是“疏整促”专项行动之一。腾退后的普通地下室如何利用,北京也一直在积极探索。

在海淀区田村路街道永定路25号院,4000多平米的两层普通地下室,现已成为游泳健身场所;西城区牛街东里一区14号楼普通地下室,变为牛街街道历史文化展陈室;牛街西里二区2号楼普通地下室,则成为红墙教育基地。

机制构建上,北京各区也在探索新模式。

在海淀,成立了专门的非首都功能疏解与人口调控专项工作组,区委副书记任组长,副组长由三位区委常委和四位副区长担任。成员单位包括实有人口办、综治办、卫计委、教委、商务委、发改委等数十个部门。

在东城龙潭街道的10条大街、86条小巷陆陆续续有了“小巷管家”。这些来自社区的热心志愿者日夜巡查记录,传递社情民意,劝阻不文明行为。

疏解同时办好百姓“家门口”的事

疏解整治的同时,是便民服务及公益设施的不断完善,也是城市设计和风貌保护的不断加强。

6月,市委书记蔡奇在东西城调研时强调,要把群众“家门口”的事放在心上,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蔡奇指出,疏解整治促提升符合城市工作导向,疏解整治与提升是一致的。北京要疏解的是区域性批发市场,而面向老百姓的菜市场、便利店不仅要保留,还要按照便利、快捷、连锁、经济的要求进行提升。

今年,西城区总共计划疏解、提升13个菜市场,其中5个市场将转型百姓生活服务中心,包括牛街街道的金牛利民农副产品市场、富民清真牛羊肉市场等等。

而在东城区,有17个街道分别聘请了专业的责任规划师,年内646条街巷将在整治提升后,呈现各自的风貌特色。例如,地处皇城周边的景山东街今后将重点营造皇城景观风貌,回归静谧古朴。

据市发改委介绍,今年1至7月,全市建设提升蔬菜零售等7类基本便民商业网点792个。

今年前8个月,全市专项行动整体进度达到80%左右。

下一步,北京在全面开展疏解整治的同时,专项行动将更加注重“在提升质量上下工夫”,切实让市民感受到城市发生的变化。今年,全年“留白增绿”3200公顷以上的目标将落实到项目、落实到地块,“疏整促”的同时,更突出“城市设计”和“风貌保护”。

如今,李建军时不时就去绿地上走走。谁也不曾想到,此前那个拥挤不堪的城中村,蜕变得如此五彩斑斓。

“我们不仅要建公园,还要融入我们的村域文化历史。从农耕文化,到建厂搞生产,再到拆迁腾退升级,都要记录进去。”李建军说。

声音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北京城市规划建设的“牛鼻子”,在这个问题上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围绕迁得出去、落得下来,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形成有效的激励引导机制。——2017年2月23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视察北京并发表重要讲话

行者说

发改委相关负责人 疏解整治将更注重提升

新京报:疏解整治如何补齐便民服务短板?

答:疏解整治,拆的是违法建设、治的是违法经营,目的是更好的聚焦提升,切实把群众家门口的事办好。对于不符合规划、确需撤除的农副市场,我们按照“拆一补一、先补后拆”的原则,提前谋划补充和替代措施。

今年全市要建设提升蔬菜零售等7类便民商业网点1000个,既有综合性生活服务中心,也有菜站、早餐店等专业网点,充分发挥国有“老字号”、品牌民营企业作用,推动便民商业设施品牌化、连锁化、规范化发展,确保便民商业设施数量只增不减。

市发改委拟安排2亿元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用于补助便民商业设施建设,第一批52个项目已面向社会公示,主要涉及便民服务综合体、蔬菜零售、生鲜、便利店、早餐店等。

新京报:通过疏解整治如何更好地保护城市风貌?

答:老城的胡同是北京特有的风貌,蕴含着一种文化的传承,胡同本源应该是宁静、安居之所。过度的商业化,普遍的开墙打洞以及经营行为,使一些胡同成为了脏乱差、热闹嘈杂、安全隐患多、治安案件高发的区域。

治理就是要去掉过度的商业化,恢复该有的风貌,使之成为留住回忆和乡愁的地方,还居民一个文明、清净的街巷胡同,让老城有故事、有温度。比如,前门三里河水系重新恢复,再现“水穿街巷、庭院人家”的历史景观;簋街整治重新开街后,周围群众感叹,住了这么多年,没想到簋街这么宽;南锣鼓巷整治后,游客称赞“漂亮”、“干净”、“有意思”。

新京报:如何加强拆除违建的后续治理?

答:拆除违法建设,以前我们主要强调“拆”,现在更加注重拆后空间的管理利用,要“留白增绿”,补齐公共服务短板,推动“拆违”向“治违”转变。

今年我们明确了腾退土地“留白增绿”3200公顷以上的目标,80%的拆后腾退土地都将用于还绿。因地制宜,鼓励各区坚持微型绿地与大尺度拆后还绿建设并重,加大拆违还绿工作力度,尽量为市民多建公共绿色空间。

关闭

48小时热点排行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共0条 每页条 0/0 
  
 
  • 微信公众号
  • 京环之声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