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去年94%居民表示满意

2017年10月10日 来源:北京晚报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工作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目标,为做好新时期首都工作指明了方向。

那么,“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是什么?又该如何评价是否达到这一目标呢?

开栏语

回望2012年至2017年,这是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中具有鲜明里程碑意义的五年。这五年,世情国情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宏观经济增长由高速转为中高速,经济转型升级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主题。

而作为首都的北京,也在这五年中,明确了城市发展的方向,把握住新时期首都城市的战略定位,不断朝着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目标奋勇前进。

网络时代有一句名言:“有数有真相”。从今日起,北京晚报联合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推出大型系列报道《北京账本》,以数据为媒,展示北京这五年中的发展和变化——

北京如何变得更加宜居?互联网+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否做到了人民满意?北京的大账本儿和您心中的小账本儿,将一起告诉您,在我们视作家的这座城市如何变得更好。

我们前进了多少

在北京市“十二五”规划中,“打造和谐宜居之都”被写入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中,这五年,和谐宜居之都建设总体稳步推进;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目标;2015年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在构建了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后,北京市统计局对“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建设进程开展了监测评价,用数据翔实地记录了这六年中前进的步伐。

确定内涵如同剥洋葱

2014年4月,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工作方案》,首次提出要研究确定“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内涵、建设目标和指标体系。

2015年年初,统计部门开始研究探索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监测评价指标体系。

北京市统计局监测与评价处景柳青介绍,确定“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内涵就如同剥洋葱一般,是逐个层次地发掘出来的。“首先是‘宜居城市’,2005年国务院在批示《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时,第一次提出了‘宜居城市’的建设目标。这是在国际上提得比较多的一个概念,也是一个比较基础、放之四海皆准的概念。”

接下来,在“宜居城市”上加上“和谐”,一方面体现中国和北京的特色,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城市社会人文环境与自然物质环境的协调、城市各领域各要素之间的协调。

“和谐宜居之都”,强调了北京的都市特点,北京是国家首都、是国际化大都市,所以北京的和谐宜居建设不同于一般的中小城市,必须立足于“四个中心”的首都城市战略定位。

而“国际一流”,则体现了“和谐宜居之都”的建设要以“国际一流”为标准,要有国际认可度、能在全球范围内提高北京乃至中国的形象。

5大维度35个指标

内涵确定了,那么如何评价“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建设已达到什么样的程度了呢?

在广泛征求专家、国家统计局、市相关部门、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意见的基础上,北京市统计局构建了涵盖5个维度、35项指标的“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监测评价指标体系,涉及27个职能部门提供数据。

“我们在构建这个体系的时候,对国外的相关评价标准进行了借鉴,例如美国美世全球城市生活质量调查、英国《经济学人》智库(EIU)全球城市宜居性调查等,住建部、社科院也提出了一些概念,我们对这些标准进行了汇总,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各自的特性,最终按照以人为本、代表性、可得性与可比性、阶段性这四个原则,选择了5个维度共35个指标,这些指标在现阶段的北京具有代表性,部分指标可以与国际进行横向比较,也可以随着城市发展进行动态的调整。”北京市统计局监测与评价处副处长郑冬华告诉北京晚报记者。

其中,“城市安全”,权重占17,分社会安全指数、食品药品合格率、人均水资源量和人均紧急避难场所面积;“生活品质”,权重是27,分平均受教育年限、人均期望寿命、医疗卫生机构千人床位数、百名老人养老床位数、文化设施使用情况、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提升指数、每百户居民社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面积、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轨道交通运营里程、中心城绿色出行比例和交通指数;“环境宜人”的权重是23,分PM2.5年均浓度下降率、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森林覆盖率和环境卫生指数;“社会和谐”权重是18,分居民收入弹性系数、失业率、市民公共行为文明指数、注册志愿者占本地区人口比重、京津冀城镇化率、各区居民收入差异系数和城六区常住人口规模;“开放创新”,权重为15,分航空港旅客吞吐量、常住外籍人口比重、入境旅游人数、大型国际会议、展览次数、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和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重。

居民,您怎么看?

客观数据显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建设一年比一年好,那么,老百姓们的主观感受又是如何呢?

2016年,北京市统计局进行了“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居民满意度调查报告。

调查显示,对于和谐宜居建设的信心,72.3%的居民表示有信心,比上年提高了2.1个百分点。

随着北京城市治理各项措施的有序落实,63.3%的居民表示和谐宜居程度比上年有所提高。

调查显示,居民认为社会和谐是影响和谐宜居建设最重要的方面,选择比例为33.3%,环境宜人(生活环境)其次,选择比例为31.9%,城市安全和生活品质分别为21.1%和13.4%。

调查显示,2016年居民对北京“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建设的总体满意度为67.7分,比上年提高1分。对照国际权威的英国《经济学人》智库(EIU)对城市划分的宜居水平,处于5个等级中的中等水平。调查结果表明,满意水平为“一般”及更好程度的占94%。调查显示,居民对生活环境方面的满意度为64.7分,比上年提高2.8分;对城市安全、生活品质、社会和谐三个方面的满意度分别为69分、68.4分和68.5分,比上年分别提高0.3分、0.3分和0.2分。

关闭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共0条 每页条 0/0 
  
 
  • 微信公众号
  • 京环之声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