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复活”农村污水处理站

2018年03月14日 来源:北京日报

今年,廖日红奔郊区的次数更多了。一得空儿,他就和污水处理站的设计单位一同进村,手把手进行设计、技术指导。

廖日红是北京市排水事务管理中心副主任。过去5年,他一直在和农村污水打交道。

早在2005年,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京郊大地上千个污水处理站很快建立起来,农村千百年来就地排污的传统渐渐得以改变。然而奇怪的是,没出几年,超过一半站点都停止了运行。

好好的污水处理站,怎么就纷纷闲置了呢?2013年,本市启动三年治污计划,此前主攻城区水华防治的廖日红也正是在那时加入这个团队,正式承担起了“复活”农村污水处理站的任务。对当时的他来说,农村治污是个陌生领域,也是个崭新挑战。

全市近4000个村庄,村村排污各有特点。为了摸透农村污水问题,他曾每周三天奔郊区,雷打不动进村调查,短短两个月,足迹踏遍了10个郊区、上百个村子,与村干部、村民座谈80余次。

扎扎实实的调查,解开了京郊污水处理站运营难的秘密:设计不当、经费匮乏、缺少专人运营,是站点停运的主要原因。“就拿设计工艺来说,并不是越先进越好。”廖日红说,比如,城市里很多污水处理厂采用了膜处理工艺,于是许多农村站点也直接照搬。但事实上,污水进行膜处理之前应经过粗格栅、细格栅、沉淀池的重重过滤,而农村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因此,农村站点的过滤膜普遍存在堵塞的现象,污水中的小树枝甚至能直接戳断膜丝,从而导致站点停运。

寻根溯源,方能一一攻破难题。很快,由廖日红团队执笔的《北京市农村污水治理和再生水利用项目实施暂行办法》《北京市农村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设施运营考核暂行办法》出台。文件规范了农村污水项目建设,并首次总结出城带村、镇带村、单村建站、联村建站4种处理模式。此外,由于站点运营有了具体的考核细则,从去年起,本市开始分门别类对农村站点给予财政补贴。

多管齐下,2017年,已经有760余个农村污水处理站恢复正常运行。今年,本市还将建立农村污水处理站远程监控系统,每个站点的运行情况、出水水质,都能实时传输到监控中心,为考核、补贴提供了更扎实的依据。

以前,有的设计单位不去现场,仅凭一张地形图开展站点设计。为了让农村污水处理站建得科学、运行长久,廖日红今年首次提出了“驻村设计”的新理念。他还给自己制定了“跑百个村庄”的工作目标,进村指导设计单位开展技术细节攻关。虽说这是“自讨苦吃”,但为了京郊水清山绿,他打心底里觉得值。

关闭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共0条 每页条 0/0 
  
 
  • 微信公众号
  • 京环之声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