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北京工业发展应走绿色低碳循环之路

2018年05月15日

推进绿色发展是党的十九大明确的建设美丽中国的重点任务之一,也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需从源头上减少资源消耗、污染排放和生态破坏,实现绿色发展的目标。

绿色循环发展之路

北京的环境问题一直广受关注。而作为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北京工业发展方式必须转向绿色循环发展之路,向高端化、服务化、低碳化方向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北京工业需以“疏解一批、改造一批、新建一批”为主要手段,扎实推动产业结构的绿色转型,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目标。

疏解整治促提升

有序疏解、清理整治是督促企业履行环境责任的有效措施,是治理北京环境污染的重要环节,是推进绿色循环发展的必然要求。北京市相关部门应着眼于工业企业总体规模,统筹管控工业企业增量,分类有序推进工业企业疏解,倒逼北京工业转型升级。

一是要严格控制增量。

不断完善产业管制目录,禁止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工业企业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严禁新设或迁入“三高一低”企业法人、产业活动单位及个体工商户,禁止投资钢铁冶炼、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和炼焦、有色、电石、铁合金等新增产能项目;确保禁限企业、禁限项目“零增长”。

二是要有序疏解存量。

要按照非首都功能疏解方案要求,分层次、有梯度推进存量功能疏解,全面清理整治“散乱污”的工业企业,坚决推动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化工、纺织印染、机械、印刷和造纸等“三高一低”行业退出,就地淘汰国家明令要求的生产工艺和落后设备,加大力度关停不符合北京发展战略、不符合绿色发展要求的一般制造业和高污染企业。同时,要建立高投入、高污染、高耗能工业企业淘汰落后专项,综合运用工艺技术、环保、能耗、安全和质量等标准不断完善退出机制。

三是要搭建疏解合作平台。

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以北京中关村、天津滨海新区、唐山曹妃甸区、沧州沿海地区、张承五个地区为依托,建设京津走廊高新技术及生产性服务业、沿海临港产业带、沿京广线先进制造业、沿京九线特色轻纺、沿张承线绿色生态等五个产业带,重点发展汽车、新能源装备、智能终端、大数据和现代农业五大产业链,使京津冀地区工业空间“五区五带五链”成为重要的工业疏解合作平台。

改造完善促循环

符合循环发展要求的北京工业企业应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强化环境责任意识,提升技术创新水平,加大节能环保改造力度,减少污染排放。

一是要深入践行绿色环保理念,完善环境责任管理体系。

要将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自然资源等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充分吸收融入进发展战略和规划中,贯彻落实到生产经营全过程,全面提升绿色循环发展能力。要将环境管理与生产管理有机地融合起来,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环境责任管理机制,主动地进行环境管理。要完善组织管理体系、日常管理体系、指标管理体系、绩效考核体系和信息披露体系,健全自身环境责任管理制度,将“环境”看成一种特殊生产要素,内化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激发环境管理的内生动力。

二是要提升环保技术创新能力,加大降污减排力度。

当前北京市工业废水和废气治理效果还有待突破,工业固体废物治理水平亟待提高。要适应需求加强环保技术创新能力建设,积极落实十九大提出的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和清洁能源产业的要求,组织推进重点环保技术联合攻关,尽快突破障碍瓶颈,分类促进环保技术创新提升,用绿色技术改造形成绿色经济。

创新发展促优化

北京市应着力于提质增效,聚焦高端化、集聚化、融合化、低碳化,积极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通过高端产业的集聚带动能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助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一是强化发展高端产业。

积极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明确以质量效益为中心的发展方向,强化重点发展集成电路、智能装备制造和新能源汽车等高端产业,突破发展瓶颈,攻克芯片、关键零部件等核心技术难关。

二是积极发展配套环保产业。

积极利用高校、科研机构的研发优势,加快节能环保创新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推广,做大做强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等产业,为工业企业循环发展奠定基础。

三是引进“高精尖”新产业。

在巩固已有产业优势基础上,适应消费升级的发展新趋势积极引进新兴产业,促进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科技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形成“高精尖”经济结构,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发展目标。

关闭

48小时热点排行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共0条 每页条 0/0 
  
 
  • 微信公众号
  • 京环之声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