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口述历史:那些你不知道的2008北京申奥环保故事

2018年12月21日 来源:京环之声 作者:余小萱

CB62

1999年9月6日,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国家成立由宣传、财务、体育、工程规划等多个部门组成的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申办委员会,当时我在北京市环保局工作,被抽调到工程部,负责申奥的环保工作,有幸参与并见证了整个申奥过程,时隔18年,现在回忆起来每个工作细节仍历历在目。

531F

北京环境是申奥的重点也是难点问题

申办之初,根据国际奥委会要求,申办第29届奥运会的10个城市都要提交一份《申请报告》。经过全体同事3个多月的努力,北京《申请报告》按时完成,并于2000年6月18日报送国际奥委会。8月28日,第一轮评估结果公布,北京入围,成为五个候选城市之一,进入下一轮竞争。但北京的得分不是最高的。在国家领导人和公众支持、经济和财政形势等方面优势明显,但在环境、交通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

入围后,申办城市间的竞争异常激烈,针对北京环境问题,当时国际舆论界有些杂音,个别外媒借机炒作:“中国不会为举办奥运会真正治理污染,肯定是采取临时停产、停车治标不治本的办法来应付,奥运过后一切照旧。”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说“其他国家早把环境治理好了,北京现在才开始治理来不及了。”更有心怀叵测的人说:“为了十几天的奥运会花这么多钱治理环境值吗?”这些杂音从不同渠道传到国际奥委会,企图破坏北京申奥进程。

18D4F

2000年8月24日北京奥申委、北京市环保局和20家民间环保组织签署《绿色奥运行动计划》

面对这些议论我们倍感压力,北京环境情况显然成了申奥的难点,也是重点问题。为解决好这个难题,确保申办成功,8月下旬,奥申委执委会决定成立奥组委生态环境部和申办报告总编室,我任环境部部长,着力编写《申办报告》的环保章节其他申奥环保工作,针对当时面临的形势,北京市和奥申委领导也明确要求:“申奥报告的环境保护部分必须写成第一,而不是一流。如果是第二,我们就失败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顶着巨大压力,对报告中的环境问题进行艰苦细致的研究和编撰。

借奥运之机推动北京环境质量改善

9月7日,国际奥委会发来《申办报告》编写提纲,要求用英文和法文撰写,篇幅、字数、图片、表格和排版都作了严格限制。其中“环境和气象”部分由我们环境部负责,共十个部分,总共15页,每一页的版式、标题及内容甚至图、文、数、表都有明确的位置限定和要求,报告看起来更像是个格式文本,规定的很死,篇幅十分有限,要想把所有的问题都写清,并且写的精彩,绝非易事。

问题很快接踵而来。如何按要求把环境质量状况写清楚,当时北京大气环境质量经常超标,担心写出来后会被直接“罚出局”,写与不写,写到什么程度,都成了难题。又比如从1998年底开始,北京实施了大气污染防治紧急措施,2000年大气质量已经开始明显改善,按照这样的速度治理,2008年大气质量是能够达标的。这些情况应该报告给国际奥委会,但报告的提纲中又没有相关标题和位置。

1D5B4

参加撰写申奥报告的部分工作人员,右一为余小萱

稿子前后写了十几次。每次送审,专家和领导都提出很多意见。我们反复思考为什么写不到位,最后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这就像老师出题考学生,如果学生从没听过这个老师的课,肯定考不好。我们几个起草报告的同志,从来没有接触过国际奥委会,也没有见过他们的环境保护政策和相关文件,报告怎么能写好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找到曾参加过第三届世界体育和环境大会的奥申委副主席汪光焘,详细研究了他带回的材料,当看到新修改的《奥林匹克宪章》第二则:“国际奥委会确保奥运会是在善待环境的情况下举办,并且鼓励整个奥林匹克运动以一种负责的态度关注环境;国际奥委会将努力在各项赛事和活动中体现这种关注,并且教育与奥林匹克运动相关的每个人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这段话时,我们豁然开朗,这是国际奥委会环境工作的总纲领,也是国际奥委会评判《申办报告》的尺度和标准。

原因找到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我们认为国际奥委会高度关注举办城市环境质量,但是并不是简单地比较各申办城市的环境质量,来决定谁举办奥运会。他们更注重的是谁能更好的利用举办奥运会的机会,去推动和改善城市的环境,使城市环境的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于是我们在报告中描述:北京一年中,夏季的环境质量最好,适合举办奥运会。城市空气污染主要是冬季燃煤采暖和春季沙尘,但北京要借举办奥运会之机,解决这些问题。并用一组组数据列举出国家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治理方案、管控目标、预期目的、常态措施,显示出北京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执行奥林匹克宪章的决心。这样的描述,受到了悉尼奥组委环境部长皮特·奥特森的赞扬。

17CC0

申奥成功是国际奥委会对北京环境治理最大的肯定

那时,社会上对北京环境保护的流言蜚语很多,会影响国际奥委会的判断和评审。我们认为申办报告不仅要呼应奥林匹克宪章的要求,还应对流传的谣言起到解疑释惑的作用。由于国际奥委会对申办规则的规定,申办城市的人不能接触有投票权的委员。我们就利用申办报告,把北京治理环境的真实情况报告上去。

在环境报告首页的显著位置我们增加这样一段话:北京已经启动了一个包括400多亿投资、20项工程的环境质量规划,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08年北京环境将得到大幅度的改善,完全可以以优良的环境质量,保障奥运会顺利举行。以此批驳那些认为“北京治理环境已经来不及了”的言论。

针对“为了十几天的奥运会花这么多钱治理环境不值”言论,我们在报告中阐述:公众需要良好的生活环境,奥运会也需要良好的比赛环境,这两者的需要是完全一致的。奥运会将给北京留下丰厚的环境保护遗产,包括:良好的环境质量、奥运环保示范工程、公众环境意识的提高和新的环境管理制度。回应和批驳治理环境不值得的谬论,同时也写出了北京申奥的亮点。

1090B

奥申委环境部的工作人员,左三为余小萱

经过全体同事团结一致的努力,2001年1月,报告最终递交到国际奥委会。2-3月间国际奥委会考察了各申办城市。5月15日,评估结果出来了,那天何振梁同志眼含泪花、满怀激情地向大家宣读国际奥委会的评估结果:“五个城市都有能力举办奥运会,但在北京举办更能留下独特的遗产”。北京成了申办的领跑者。7月13日在莫斯科举办的国际奥委会第113次全会上,经过全体委员的投票,北京终于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

北京申奥成功,是国际奥委会对北京环境治理决心和目标的最大肯定,事实证明我们没有辜负国际奥委会的信任和重托。如今,10年过去了,“奥运蓝”已成为北京良好环境的标志,与那些奥运场馆和奥运精神一同时时提醒和激励着北京向更高远更美的方向迈进。

14E9E

关闭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共0条 每页条 0/0 
  
 
  • 微信公众号
  • 京环之声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