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监测梦,我的梦!沈秀娥用心用情探索环境污染监测解析路径

2024年03月11日

“我非常幸运,赶上了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参与到首都污染防治攻坚,见证了首都空气质量十年巨变和蓝天的回归。”站在监测中心的大厅,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沈秀娥凝视着那张用每日百余个组分数据汇聚成的PM2.5日历图,感慨万分。

这张图记录了新时代十年,沈秀娥和她的团队用心用情探索环境污染来源解析路径,创建组分监测体系,在推进打好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中,积极提供的北京生态环境监测经验,记录了首都生态环境治理的重大成效、巨大变化与她对梦想的努力。2024年1月24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生态环境部对117个先进集体和45名先进工作者予以表彰,沈秀娥荣获了“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2013年,全国多地遭遇空气重污染,PM2.5走入公众视野,生态环境管理对PM2.5源解析提出了更为明确和迫切的要求——必须精确到污染源头。面对PM2.5组分监测技术体系的落后,沈秀娥带领团队勇挑重担,率先建立了国内首个PM2.5手工组分监测网,研发了多个快速监测示踪组分的分析方法,实现了对污染来源的快速定性追踪,其方法在全国推广,成为国内第一批发布PM2.5来源解析结果的先行者。

2014年,北京率先在全国发布第一轮PM2.5源解析结果。根据源解析结果,北京的污染物来源中,本地移动源占比31.1%,燃煤源占比22.4%。参照这些关键来源,北京制定了《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围绕机动车、燃煤、工业、扬尘等污染源,列出了84项重点细化措施。PM2.5来源解析为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和蓝天保卫战行动计划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

自2013年以来,北京市已发布了三轮大气PM2.5来源解析,PM2.5改善速度远超国际主要发达国家城市,这与PM2.5来源解析技术路线的国际先进水平密不可分。当时,国际上多采用单一源解析模型,但沈秀娥和团队不满足于此,他们创新性地构建了包含受体模型、扩散模型和源清单法相结合的综合来源解析技术体系,并不断拓展为包括实时解析、示踪解析和区级解析的1+N多场景的解析体系,为新时代十年北京市空气质量的快速改善提供了坚实的科学支撑。

“起初那些年,每逢重污染天气,无论寒暑、周末与否,无论身在何处,大家都会赶回来加班,进行大量的监测分析。”沈秀娥回忆道。精准的监测需要落实到纸面,形成确凿无疑的数据。十年间,他们不分昼夜地与时间赛跑,与仪器为伴。沈秀娥感慨道:“是深夜依然灯火通明的实验室,温暖了我们那些年的寒冬。”

正是这种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的精神,使得北京市细颗粒物(PM2.5)的浓度从2013年的89.5微克/立方米大幅下降至2023年的32微克/立方米,降幅高达64.2%,创造了世界超大城市改善空气质量的“北京奇迹”。

勇担使命,点燃冬奥蓝天梦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对于从小立志于从事环境保护工作的沈秀娥来说,蓝天不仅是一个职业目标,更是她追梦的动力与责任担当。沈秀娥深知重任在肩,必须知难而进。2022年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冬奥会举办期间,她带领团队坚守岗位两个月如一日,昼夜奋战,以最高标准、最精技术、最严作风,守护着每一个蓝天。每天,3轮预报会商、2次调度、全时开展溯源评估。无论是预测预报组、成因分析组还是溯源评估组,都齐心协力,为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保驾护航,展现出高度的责任担当精神。

蓝天守护者们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2月4日至17日,北京市PM2.5平均浓度仅为24微克/立方米,开幕式当天更是低至5微克/立方米。运动员们在湛蓝的天空下腾空翻转,“北京蓝”“冬奥蓝”成为了冬奥会的靓丽底色,赢得了国内外的一致好评。不仅兑现了申办奥运时的郑重承诺,更延续了北京作为双奥之城的传奇。

这位杰出的生态环保工作者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一儿一女刚好组成一个“好”字。在坚守岗位的日夜里,沈秀娥错过了孩子们成长的很多瞬间。但她深知,环境监测工作并非简单的养家糊口,它承载着守护环境、造福后代的重任。为了守护这片蓝天,为了让他们能够在一个更加清洁、美丽的环境中成长,她无法时刻陪伴在孩子身边,但她的行动却为孩子们树立了一个榜样。

沈秀娥说,“我想改善空气质量,让北京拥有更多的蓝天,就是我们这代环保工作者的使命担当!”沈秀娥的话语坚定而有力,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这份担当,也为孩子们的未来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砥砺前行,智绘“十四五”新篇章

“十四五”时期,中国大气污染治理进入负重前行、爬坡过坎的关键期。对北京而言,大气治理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依然存在,更须下大力气抓治理、精管理,确保来之不易的空气质量改善成效得以稳固。

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沈秀娥带领团队大力发展智慧监测,积极探索现代感知手段和大数据技术的深度应用,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与生态环境治理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感知力,强化监测信息的全面整合与深度挖掘。

2022年,她与团队连续奋战了23个昼夜,依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成功研发北京市“1+N”空气质量监测精准调度指挥平台,并创新构建了“天上看、地上巡、数据联、电量核”的多元数据感知体系,打通了监测数据与污染线索的共享渠道,建立了大气精准溯源监测技术体系,为大气“三监联动”机制的业务化运转提供了有力支撑。

目前,“智能感知-精准溯源-三监联动-市区协同”的业务机制已构建完善,并投入实际运作。实现了环境高值热点、超标排放、违规运行等20余类问题线索的智能挖掘。同时,确保了“2小时反馈,4小时办结”的调度闭环得到落实,监管效能提升了50%,累计推送问题线索3000余条,查实率高达70%。这些成果有力支撑了“一微克”行动,助力空气质量改善成效更加稳固。

新时代十年,美丽北京建设的每一步都稳健而有力,如同鼓点般铿锵。在铸就北京奇迹的征程中,她不懈奋斗;在守护“冬奥蓝”的使命中,她坚守岗位;在推进新时代智慧监测的征程中,她锐意进取。在时代的脉搏上,沈秀娥完成了个人的蜕变与成长,在环境监测事业的道路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参与见证了新时代十年的一个又一个的动人瞬间。

沈秀娥说,展望未来,到2025年,我们期望与首都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的“大监测”格局能够更加成熟定型,高质量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更加完善,监测评价制度不断健全,新技术融合应用能力显著增强,生态环境监测现代化建设取得新成效。我们坚信,通过不懈努力,生态环境监测现代化建设将取得新的显著成效,为首都乃至全国的大气污染治理贡献更大力量!

关闭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共0条 每页条 0/0 
  
 
  • 微信公众号
  • 京环之声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