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聚焦两会 | 李干杰部长记者会问答,重点有这些

2019年03月12日

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就“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答记者问

时间:3月11日下午

地点:梅地亚中心

11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梅地亚中心举行记者会,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就“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微言环保整理了记者会上的12个问答的摘要版,供读者参考。

1

强学习,打攻坚,固基础,推示范

人民日报社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探索新路子,生态环境部将如何抓好落实?

人民日报社记者提问。 中国人大网 冯涛 摄

李干杰:生态环境部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抓好贯彻落实。

第一,深入学习、宣传、领悟、贯彻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第二,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思路和举措就是“4567”(详情请点击蓝色字体链接查阅)。

第三,夯实三大基础。即大力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大力加强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大力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四,积极开展试点示范。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开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通过试点示范探索积累经验,形成在全国可推广可复制的模式。

2

成效逐步明显,五项问题困难,抓落实是关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蓝天保卫战进展如何?哪些地区是今年蓝天保卫战的重点监督目标地区?今年还将有哪些新举措?今年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针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方面还将有哪些硬措施出台?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广记者提问。中国人大网 陶宏林 摄

李干杰:蓝天保卫战开展以来,总体进展和成效不错。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顶层设计已完成。制定发布《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以及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汾渭平原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治理攻坚行动方案,此外各地也结合自己的实际推出了各自的行动计划、行动方案。

二是治理格局基本成形。国务院设立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领导小组和汾渭平原大气污染防治协调小组,同时还进一步完善了先前就已经建立的长三角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结合机构改革,在生态环境部挂牌设立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环境管理局。

三是重点任务有力推进。2018年,火电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已经达到8.1亿千瓦,占比80%,“煤改气”“煤改电”试点城市由12个增加到35个,在前一年完成将近400万户的基础上,2018年又完成480余万户。大宗物资的铁路运输量同比增加了9.1%。

四是成效逐步显现。2018年,全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优良天数比例是提高了1.3个百分点,达到了79.3%,PM2.5浓度同比下降了9.3%。三个重点区域改善得更多,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是11.8%,长三角是10.2%,汾渭平原是10.8%,北京是12.1%。

当前的问题和困难有“五个性”非常明显、突出:

第一,思想认识的摇摆性。第二,治理任务的艰巨性。第三,工作推进的不平衡性。第四,工作基础的不适应性。第五,自然因素气象条件影响的不确定性。

蓝天保卫战行动计划、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都已经确定,关键是抓落实。蓝天保卫战总的思路要求非常明确,就是“四个四”:

一是扭住“四个重点”,重点区域、重点时段、重点行业、重点因子。

二是优化“四大结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用地结构。

三是强化“四项支撑”,督察执法、科技创新、联防联控和宣传引导。

四是实现“四个明显”,让PM2.5浓度明显下降,重污染天数明显减少,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要让人民群众的蓝天幸福感明显增强。

3

对于“一刀切”:坚决反对、坚决制止

北京青年报北京头条客户端记者:生态环境部有哪些举措来避免“一刀切”的现象再次发生?

北京青年报北京头条客户端记者提问。中国人大网 陶宏林 摄

李干杰:这个问题很重要。首先,讲明三点。

第一,企业是污染防治的主体,依法履行环保责任是应尽职责。生态环境部门作为监管部门,依法监督依法查处也是应尽职责。这一点不能混淆、含糊。

第二,所谓“一刀切”指的是一些地方、一些部门平常不作为、不担当,到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强化监督、年终考核开展的时候,就采取敷衍、应付的办法,也包括对一些需要达标改造的企业不给予合理的过渡期、整改时间,到了检查的时候采取一些简单粗暴的做法。

第三,对于“一刀切”,我们的态度一直非常鲜明——坚决反对,坚决制止,严格禁止。

两年来,我们做了四项工作:

第一,号召。不管大会小会,我们都是旗帜鲜明的坚决反对。

第二,规范。下发相关文件,对禁止“一刀切”提出要求。

第三,查处。在开展环保督察、开展强化监督过程中,坚持“双查”,既查不作为、慢作为,又查乱作为、滥作为。

第四,带头。在开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强化监督过程中,发现企业有问题,交办给地方政府,由地方政府环保部门跟企业商量,给予企业相应的整改时间,整改期限到了还没做好,才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

下一步,在继续做好这四项工作的同时,还有两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规范好环境行政执法行为,尤其是规范好自由裁量权的适用和监督工作。

第二,要增强服务意识和水平,既监督又帮扶,真正设身处地帮企业排忧解难。

总之,对“一刀切”我们是坚决反对、坚决制止的,后续在履行好职责、做好监管的同时,也会想方设法帮企业解决面临的问题,推动企业实现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4

精准助力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保护长江母亲河下一步有何考虑和安排?建立健全长江经济带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有什么举措?

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提问。中国人大网 陶宏林 摄

李干杰: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生态环境部会同沿江11个省市和相关部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制定规划计划。制定《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

第二,夯实地方责任。开展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例行督察全覆盖,以及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

第三,推动绿色发展。11个省市初步划定了生态保护红线,还开展了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清单实施方案的编制试点工作。

第四,解决突出问题。开展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清废行动”、“绿盾”行动。

五是夯实基础,推动建立健全相关监测体系。

另外,还组织开展了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的联合研究。

长江当下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很多,面临的挑战还是很大,形势非常严峻。

生态环境部2019年主抓八个方面的工作,其中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清废行动”、“绿盾”行动,都与长江大保护相关。还有四项新的工作:劣Ⅴ类水体专项整治、入江、入河排污口的排查整治、“三磷污染”的专项整治、省级以上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的专项整治。

关于生态补偿。财政部会同生态环境部、发改委和其他相关部门积极推动长江生态补偿工作。去年,中央财政资金拿出50亿元用于推动支持长江流域生态补偿工作。下一步,将进一步扩大、深化、运用好生态补偿机制。

5

放松环境监管不是普遍现象,同时坚决反对放松、放宽环境监管

日本经济新闻记者:目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有一些声音提出,为了应对压力,环境监管力度是不是有所放宽?您对此如何评论?

日本经济新闻记者提问。中国人大网 陶宏林 摄

李干杰:今年“两会”3月2日首场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问到,关于环保“有两种声音”,一种声音讲环保搞“一刀切”,影响了经济发展。第二种声音就是由于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有些地方放宽了、放松了。

第一,这两种声音反映的现象、情况确实在一些地方是存在的。但是,就全国而言,它不是主流,不是一个普遍现象。

第二,对这两种现象、两种倾向、两种问题,生态环境部都是坚决反对的,发现了也是坚决制止,严肃查处。关于“一刀切”,见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含糊。关于第二种现象,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提到,不能因为经济发展遇到一点困难,就开始动铺摊子上项目、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念头,甚至想方设法突破生态保护红线。我们坚决反对放松、放宽环境监管。

第三,后续将保持污染防治攻坚战现在的力度和势头,尽快补齐生态环境短板,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够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关于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打法,我们一定继续把“4567”(详情请点击蓝色字体链接查阅)贯彻好。

6

机遇好,条件好,信心足

英国路透社记者:在地方经济下滑的形势下,地方企业和政府能否达到他们的治污目标?生态环境部会推出哪些具体措施来支持地方政府和企业参与污染治理?

英国路透社记者提问。中国人大网 陶宏林 摄

李干杰:在当前的形势下,我们的污染防治攻坚战一方面取得了进展和成效,另一方面也确实面临的困难挑战还不小不少。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一定要看到,我们面临的好机遇、好条件更大更多。

我们面临的好机遇和条件有五个方面:

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齐抓共管的局面,应该说已经基本形成。

二是高质量发展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三是宏观经济和财政政策支持生态环境保护。中央财政今年将为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600亿元支持,同比增加35.9%。

四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环境领域的改革举措释放的红利惠及生态环境保护。

五是已经形成推动工作的一些好做法、好的工作策略和方法能够切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尽管压力不小、挑战很大,但是机遇大于挑战,我们应该充满信心。

关于如何支持地方和企业,在对地方的支持和帮扶方面,一是继续加大资金政策支持;二是加强技术帮扶;三是继续加强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强化监督工作。

在支持企业方面,一是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二是主动为企业治污提供技术上支持和帮助;三是进一步完善环境经济政策。

7

生物多样性就是我们的生命

中国网记者:就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中国可以给国际社会提供哪些经验?明年大会的筹备情况如何?

中国网记者提问。中国人大网 陶宏林 摄

李干杰:“生物多样性是生命,生物多样性是我们的生命”。长期以来,我们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非常重视,也取得了好的成效。

第一,我们把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了各类规划,并且在其中都是摆在重要位置来推动。

第二,生物多样性就地和迁地保护都取得了很好的进展。

第三,启动实施了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

第四,我们长期把这个作为监督执法的一个重要方面,查处了许多违法违规问题。

第五,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力度不断加大,同时我们还着力于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下一步,我们要继续认真落实好《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明确的任务要求。同时,要进一步扩大公众、企业参与的渠道,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明年召开,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确定203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目标,同时还要确定未来十年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全球战略。筹备方案已经经过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的审议,目前相关工作已经启动。

8

重污染成因:污染排放是主因

贵州广播电视台动静新闻记者:旨在解决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的“总理基金项目”进展如何?

图为贵州广播电视台动静新闻记者提问。中国人大网 陶宏林 摄

李干杰: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预期是到今年年底全部结束,现在经过一年半的努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包括大气重污染成因,应该说有了个基本的说法,但要等到项目结束以后,由专家、由攻关项目正式向社会发布。

就我的理解,大气重污染成因及来源主要是这样三个大的方面:

第一,污染排放。污染排放是主因和内因,主要的四大来源为:工业,燃煤,机动车,扬尘,这四大来源占比要达到90%以上。

第二,气象条件。气象条件是外因,专家的评估结果,气象条件的影响,年度与年度之间上下10%。容易造成重污染的不利气象条件为,风速低于两米、湿度大于60%,近地面逆温、混合层高度低于500米。

第三,区域传输。在一个传输通道内,比如说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这个范围内,大概相互之间的影响平均是20%-30%的样子,重污染气象天气发生的时候,会提高15%-20%。

因此,现在关键是要优化四大结构,关键是要做好重污染天气条件下的预警应急工作,关键要实施联防联控。

9

应对气候变化:不是别人要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要做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持有何种观点和立场?都采取了哪些行动?预计会面临什么样的挑战?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提问。中国人大网 陶宏林 摄

李干杰:中国的态度和立场非常明确,并且是一贯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的,应对气候变化不是别人要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要做,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始终是百分之百地履行自己的义务,始终是百分之百地信守对外作出的承诺。

进展和成效有两个方面:

第一,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巴黎协定》的达成和生效,中国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本人。2018年为卡托维兹大会的成功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双边方面,我们也围绕气候变化积极开展深入交流与合作。

第二,认真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战略。采取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使温室气体的排放得到了比较好的控制。积极推动建立中国的碳市场。

但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也很大,产业和能源结构偏重,化石能源占比比较高。其他方面的工作,在抓落实方面也还有空间,也还有不足,也还有问题。

下一步,我们准备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来着手,坚定不移地实施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战略。

第一,加强工作协调和政策协同,支持各类低碳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同时,加快建立和完善我们重点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标准体系。

第二,加强碳市场管理制度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能力建设,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第三,主动适应气候变化的影响,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同时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第四,继续深度参与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把握好全球低碳发展的新机遇。

第五,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更好发挥低碳发展对经济转型的引领作用、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促进作用、对环境污染治理的协同作用,持续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新的贡献。

10

重拳严打环保数据造假

法制日报全媒体记者:生态环境部对环保数据造假将采取什么样的举措来杜绝?

法制日报全媒体记者提问。中国人大网 陶宏林 摄

李干杰:环境监测数据必须真实、准确、全面,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在的监测数据已经是真实、准确的,与社会反映、老百姓感受是一致的,打破了过去“两张皮”的情况。

对于监测数据造假的问题,我们将严肃处理:

第一,做到让其不敢。发现问题立即严肃查处、追责问责,例如:临汾环境监测数据造假,16人受到刑事处罚。

第二,做到让其不能。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人防加技防等手段,做到不能实施数据造假。

第三,做到让其不愿。我们一方面要严肃查处数据造假问题,另一方面对做的好的也给予奖励、鼓励和支持,宣传引导大家认识到真实环境监测数据的重要性,把监测工作做好。

下一步,还会继续把不敢、不能、不愿三件事做好,切实发挥监测数据的作用。

11

发挥法治的力量,助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检察日报全媒体中心记者:最高检与生态环境部等部门如何加强协作配合,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怎样更好地发挥公益诉讼职能?

检察日报全媒体中心记者提问。中国人大网 陶宏林 摄

李干杰:党的十八大以来,小环保变成了大环保,改变了环保部门一家单打独斗,小马拉大车的情况,这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的重要原因。

大家都积极参与,积极工作,发挥了各自的优势,共同齐心努力来打污染防治攻坚战。最高检设立了专门的公益诉讼机构,环保为主题的公益诉讼占全国公益诉讼大概四成以上。

公益诉讼案件的审理对提高人们的环保认识、解决相应问题,发挥了很好的作用。生态环境部与最高检之间也建立了合作机制,包括人员交流。两个部门相互派人员到对方单位挂职。后续还将扩大和深化合作,相信在污染防治攻坚战、在整个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检察机关的作用和贡献一定会越来越大。

12

保护渤海刻不容缓

中国环境报记者:污染防治七大标志性战役之一——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怎么打?有没有能力打好?下一步计划是什么?

中国环境报记者提问。中国人大网 陶宏林 摄

李干杰:2018年11月份,生态环境部会同发展改革委和自然资源部印发的《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明确了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

首先,围绕“一个目标”,即以建设“清洁、健康、安全渤海”作为战略目标;第二,实施“三管齐下”,即“减排污、扩容量、防风险”。

在污染防治方面,主要是查排口、控超标、清散乱。在生态保护方面,守红线、治岸线、修湿地。在风险防范方面,是查源头、消隐患、强应急。

下一步,主要做两件事。第一,指导推动沿海三省一市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各自的实施方案、并且把相关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相关地市和相关区县,把目标任务传递下去、分解下去,让大家赶紧行动起来。

第二,在地方工作的基础上,直接组织开展环渤海入海排污口的排查和整治工作。

我们有信心,通过实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能够为改善渤海的生态环境发挥重要作用。

关闭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共0条 每页条 0/0 
  
 
  • 微信公众号
  • 京环之声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