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政策解读 > 正文

十三五期间将治理沙化土地1000万公顷

2016年06月20日 来源:法制日报

今天是第22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今天上午,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全球纪念活动暨“一带一路”高级别对话在北京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我国土地荒漠化由上世纪90年代末年均扩展10400平方公里转变为目前年均缩减2424平方公里,保持了10多年连续缩减的趋势,呈现出整体遏制、面积减小、功能增强的良好态势。

据了解,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较大的国家之一,是受影响人数最多、防治成绩最显著的国家,潜在荒漠化发生区域面积331万平方公里,荒漠化土地面积261.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2%。上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末,以沙化为主要形式的荒漠化长期持续扩展,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治理,土地荒漠化和沙化趋势得到扭转。2015年底公布的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全国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连续三个监测期实现“双减少”。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在会上坦言,中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大、分布广、危害重,下一步需要治理的荒漠化土地自然条件更差,治理难度更大,治理成本更高,防治荒漠化形势仍很严峻、任务仍很艰巨。

记者注意到,中国政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今后五年中国将治理沙化土地1000万公顷,力争到2020年使全国50%以上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

为实现这一目标,张永利披露,作为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缔约国,“十三五”期间,中国将继续积极履行公约义务,全力推进荒漠化防治,积极推进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和国家沙漠公园建设,全面落实荒漠生态保护红线,力争把所有的天然荒漠植被都保护起来,对破坏沙区植被和生态的违法犯罪行为实行“零容忍”。严格执行草原保护、水资源管理、沙区开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等制度,防止过度利用沙区资源导致生态破坏。

据张永利介绍,下一步,将在我国沙区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把丝绸之路经济带作为重点,积极谋划实施新的防沙治沙工程。注重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对不具备治理条件的区域,实施封禁保护;对适宜治理的区域,实施工程治理。

“把保护建设绿洲作为防沙治沙的中心环节来考虑,加大力度予以推进。积极探索建立荒漠生态补偿机制和防沙治沙奖励补助政策,完善税收优惠和金融扶持等相关政策,切实保障治理者的合法权益。鼓励PPP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荒漠化防治的积极性。在严格保护和有效治理的前提下,适度开发利用,实现沙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张永利如是说。

关闭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共0条 每页条 0/0 
  
 
  • 微信公众号
  • 京环之声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