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普 > 正文

北京遭遇沙尘天气,让我们认识不一样的它

2017年05月04日 来源:知识就是力量微博

北京市气象台升级发布沙尘暴黄色预警信号,能见度小于1000米。暴黄色预警。


人类传统观念认为,沙尘暴是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具有较强的破坏性。其所到之处,往往造成土壤贫瘠,沙化加剧;农田、民居、道路被埋,设施被毁;空气污染,人畜病亡……然而,同样是沙尘暴,也为人类的繁衍生息做出了贡献。

随风飘舞铸就沃土

早在人类文明出现在地球之前,风孜孜不倦地搬运沙尘,在陆地上造就了可以满足植物生长的肥壤沃土。中国的黄土高原即是250万年来北半球的西风带搬运中国西北部和中亚内陆沙漠和戈壁上的沙尘堆积而成的,也成为中华文明的摇篮。

随风而行的沙尘中,富含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2002年3月20~22日,一场特大沙尘暴席卷北京,给北京的土壤带来了大量天然有效的物理肥料和化学肥料,丰富了土壤中植物生长所需的氮、磷、钾、钙、镁、硼等元素,改良了日益退化的土壤。

漂洋过海,补给海洋生物

沙尘漂洋过海时,部分随大气沉降进入海洋,为海洋生物提供营养物质。其中的氮和磷可明显促进海洋初级生产力,高强度的输入则可能导致浮游植物的暴发性增长。此外,全球海洋面积中,约20%是高营养低叶绿素海区。在这些海区中,铁元素是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限制因子。含有大量铁元素的沙尘气溶胶沉降入海,促进了海洋的初级生产力。被称为沙尘的“铁肥效应”。地球上50%以上的光合作用是由海洋的浮游植物进行的。浮游植物的增加,除了为其他海洋生物提供更多的食物来源,同时也固定了更多的碳,进而使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减少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以减轻全球变暖效应。

云霄嬉戏,调节气候

沙尘对气候变化还有其他影响。比如,飘浮在大气中的沙尘,白天像一把巨大的阳伞,遮住阳光,使地面温度降低,减缓气候变暖,此为“阳伞效应”;沙尘气溶胶可作为云的凝结核或冰核,通过与云的相互作用,改变云的物理特性、光学特性、生命周期和云量,增加区域降水,此谓“冰核效应”。

逢酸必诛,降低污染

沙尘中携带的碳酸盐和可溶盐是碱性碳库的重要来源,其氢氧根离子可与大气中工业排放的大量酸性离子发生中和作用,减少酸性污染物溶于雨雪形成的酸沉降,此谓沙尘的“中和酸雨效应”。我国南北方的工业酸性污染物排放程度大致相当,但酸雨主要出现在长江以南,北方只有零星分布,专家分析,北方的沙尘天气功不可没。

如果世界上没有了沙尘,那我国就没有了黄土高原,也就没有了沃野千里的黄淮海平原;更没有了生生不息的海洋生物和我们每天享用的海鲜;亚马孙雨林更是失去了绿色的光泽。从另一角度看沙尘,也许你对今天的糟糕天气就没那么抱怨了。

对于这把双刃剑,我们可也不能忽视,平时有效的防护还是必须要滴。京环之声的小编小声声给大家搜罗了以下漫天黄沙下的生活指南:

1.做好防风防沙准备,及时关闭门窗;

2.注意佩戴专业防护口罩,纱巾等防尘用品,以免沙尘对眼睛和呼吸道造成损伤;呼吸道敏感人群应避免外出,并开启空气净化器;

3.为了皮肤健康,回家后要及时洗脸洗澡;

4.建议近视的朋友们尽量不要佩戴隐形眼镜,乖乖戴框架哦;

5.由于能见度较低,驾驶人员注意控制速度,确保行驶安全;

6.把围板、棚架、临时搭建物等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固紧, 妥善安置易受沙尘暴影响的室外物品;做好精密仪器的密封工作。 

(本文出自《知识就是力量》杂志2015年4月刊,作者:万志红、卢琦)

关闭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共0条 每页条 0/0 
  
 
  • 微信公众号
  • 京环之声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