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普 > 正文

我们为什么要做环保科普?

2017年08月30日 来源:微言环保

“汽车尾气比雾霾天的空气干净十倍?”

“雾霾不散是因为‘核污染’?”

“雾霾只能等风来,重污染应急措施没什么用?”

“因雾霾严重污染,空气中含抗生素耐药性细菌?”

“雾霾会堵死肺泡?”

如果你一口咬定这五个论断为假,那么恭喜,你辨别谣言的能力棒棒哒~

有言道:“造谣张张嘴,辟谣跑断腿。”这说的是一种令人无奈的现象:耸人听闻的内容获得大量关注转发,而辟谣者说破了嘴皮却仍有人不愿意相信。

涉环保谣言怎么这么多?

 

根据谣言的流通公式↑,谣言的能量既同事件与人们的接近性和关联性有关,也取决于真实信息的透明度,同时受制于受众的甄别能力与水平 

环境问题与大家息息相关,因此人人关注。但环境问题复杂多变,且涉及多个学科,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知识性,公众很难掌握全面的环境知识因而判断能力有限。若是此时有人别有用心造谣,有某些媒体为博10W+传谣,很多缺少事实依据的猜测便成了满天飞的谣言。

这些谣言造成社会恐慌,影响社会秩序,误读环境治理,危害不容小觑。


用什么来反击谣言?


比如,去年秋冬季重污染天气(俗称“雾霾”)期间,污染不轻,谣言很甚。有人说空气中有抗生素耐药性细菌,呼吸这样的空气将导致药物失去作用;有人说烧煤产生了含铀烟尘,才导致国内大范围污染不散;还有人说内部消息透露红色预警的空气里含有硫酸铵,具有急性毒性……眼花缭乱,脑洞很大。

这可急坏了一大波人,比如以“谁破坏环境就跟谁玩命”为自我说明的绿色中国年度人物杜少中(@巴松狼王)。为此,他可没少跟人在微博上吵架“互怼”,只为正确的声音能够更大些、传得更远些。


“科普——能战胜谣言,解决老百姓的误区。”


——董关鹏

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院长

像狼王一样的人还有很多,为了做好环保科普,他们废寝查文献、忘食读文章,努力更新自己的环保知识“弹药库”,勇敢地和造谣传谣者面对面讨论、一对一互怼。他们的目标很一致:只有让“公众批判能力”越来越强,才能让“谣言流通量”越来越小。


任重而道远


“虽然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可能会给不科学、非理性甚至反社会的言论表达创造了机会,但是,这些言论的‘越位’所造成的负面影响除了要通过制定规则来消减外,更有效的是科学、理性和建设性的声音不能‘缺位’。”


——贾峰

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主任

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速度之快、形式之多,既给环保科普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谣言和科普,谁能用更短的时间把知识变成常识,把事实变成共识,谁就把握了先机。通过对谣言规律特点的大数据分析,可以建立包含类似谣言、季节性谣言的“谣言案例库”,预防“旧谣重炒”,提高识别、判定的工作效率,使谣言还没有跑出来,知识已经跑在前。

只有铺平迈向科学认知的康庄大道,才能让谣言无路可走。环保科普任重而道远,同志们尚需共同努力。



关闭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共0条 每页条 0/0 
  
 
  • 微信公众号
  • 京环之声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