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普 > 正文

北京五大湿地公园

2017年09月15日 来源:京环之声

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是北京市唯一获批的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也是第三批北京市环境教育基地。

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位于海淀区上庄镇上庄水库北侧,地处生态海淀“北部绿芯”的核心地带,紧邻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明府花园,占地面积157.16公顷,公园东西长1.9公里,南北宽1.2公里,水域面积90公顷,分为封闭保护区、过渡缓冲区、开放体验区。开放体验区面积45公顷,因地制宜的设计了游客服务中心、文化长廊、水生植物观赏区、临渊观鱼、两爬动物观赏区、蝴蝶谷、蛙声伴客、观鸟塔、绕水芳径、青年林、归鹭岛、夕阳远山、凭栏观鸟、集沼凝翠等景点。

公园内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截止2016年底观测到鸟类17目47科209种;鱼类4目9科20种;两栖动物1目6科8种;爬行动物2目4科9种;原生、栽植湿地高等植物423种,分属于95科301属。公园有机地将湿地水景、湿地动植物景观、湿地文化、湿地小气候等与城市功能融为一体,在这里您可以亲身体验到“湿地秋夏皆绿妆,跌宕芦苇鸟深藏,小舟轻漾惊白鹭,菱叶浮水见鱼翔”的湿地风光。2014年成为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放归示范点;建立了北京市首家鸟类环志工作站;2016年公园被列入第一批市级湿地保护名录。

公园每年组织开展以湿地日、爱鸟周、生物多样性、两爬动物、湿地鸟类、湿地植物、湿地功能等为主题的科普活动,还与学校联合开展“湿地科普知识进课堂”系列活动,内容充实、形式新颖、寓教于乐,受到广大学生、游客的一致好评,并通过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方式对湿地科普知识进行广泛宣传,科普宣教成效显著。2012年公园被授予成为北京市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基地;2013年被授予成为北京市首批园林绿化科普教育基地;2015年成为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资源单位,被评为海淀区校外教育先进集体。

参观提示

开园时间为每年4月-10月,每周一、三接受社会团体,周六上午接受个人免费预约参观。

除了翠湖湿地公园这类物种丰富的综合型环境教育基地,北京今年还迎来了一批别具特色、深富教育意义的主题型环境教育基地,并在重要的节假日为小朋友奉上内容丰富、形式生动的环境教育课。

北京南海子麋鹿苑

北京南海子麋鹿苑是一个以保护麋鹿、保护湿地为主旨的生态教育的场所,麋鹿苑内麋鹿的数量从一开始的38头增加到现今保有的150余头,并且每年都会向全国37个动物保护区输送麋鹿,目前麋鹿在全国范围内数量已达到5000余头。

在园中,有一处很特别的科普设施——“世界灭绝动物墓地—多米诺骨牌”,多米诺骨牌排列着近300年来已经灭绝的各种鸟类和兽类的名单,麋鹿就在名单中,由于当时的战争和恶劣的自然环境造成了1900年麋鹿在中国本土的灭绝;直到1985年,在我国政府和英国政府的共同努力下,麋鹿从英国的乌邦寺庄园重新返回它的故土北京南海子,从此在这里繁衍生息。在雕塑大手前面的是一些即将倒下的墓碑,代表的是濒危的物种,大手的后面代表已经比较少的动物的种类。

南海子麋鹿苑作为北京市的环境教育基地,向小朋友和游客展现了中国国家濒危物种、一级保护动物、世界珍稀动物麋鹿,同时以生动多样的材料让人们了解了麋鹿的生存环境,向全国各地的青少年推广了保护动物、保护自然生态的理念。

“5.22生物多样性日”讲述麋鹿的故事

今年的5月22日生物多样性日,北京南海子麋鹿苑以麋鹿故事为主题举办了一场有趣的手工制作环境保护大讲堂活动。

湿地环境是麋鹿生存的重要条件之一,芦苇作为湿地中的一种植物,不仅可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同时也是麋鹿等动物栖息的重要物质。通过使用芦苇杆制作麋鹿画,小朋友认识和了解了麋鹿的生存环境;通过主题教育,小朋友全面认识麋鹿、了解自然环境以及动物与生态的联系,增强了小朋友保护动物与环境的意识。

北京教学植物园

北京教学植物园作为北京市的教育基地,对学生主要开展植物与环境方面的教育,通过各种活动项目,让环境保护的种子扎根在学生的心中。

北京教学植物园每年接待中小学生三万多人次,除了提高中小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同时面向全国各地的青少年推广教学植物园的环境教育理念。

六一 “我是环境监测员”体验课堂

今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北京第二实验小学老师带领同学们体验了一堂生动有趣的“我是环境监测员”的环保课程。

课程的上半环节采取分小组连线答题的形式——答题板上印着环境监测仪器,各小组学生根据机器外形及想象推理能力做出判断,把监测仪器和对应的作用相匹配。各小组学生脑洞大开,积极参与讨论和答题,随后在老师讲解下,揭晓了正确连线答案。

undefined

课程下半环节,老师带着全组学生进入环境监测研究站实地参观,经过老师的耐心讲解和学生们的踊跃发言,在场的同学明白了监测仪器的作用及作用原理。现场老师还就一些重要的概念如PM2.5、PM10等与学生进行了精彩的互动问答,学生们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度过了一节有意义的“我是环境监测员”环保课堂。

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      

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在2012年被评为首批北京市环境教育基地。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延庆县,总面积为6873公顷,其中湿地面积达3939公顷,是北京市最大的湿地自然保护区,也是北京市首个湿地鸟类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据统计野鸭湖湿地高等植物有89科231属389种,其中苔藓植物16种,隶属9科9属;蕨类8种,隶属5科5属;裸子植物7种,隶属3科5属;被子植物358种,隶属72科212属。

保护区自成立以来狠抓湿地环保教育工作,充分利用自身湿地资源、生物多样性及稳定性较高的优势,积极开展环境教育工作,投资建设了华北地区首座湿地博物馆、拍摄影片《人与自然的和旋》、建立“野鸭湖苇艺工作坊”、编写鸟类及湿地植物辨识科普读物、完成多项重大科研项目、依托各种纪念日,与多家单位合作开展环保主题活动等。保护区先后建成了北京延庆野鸭湖湿地生态环境教育中心,北京市青少年环境教育中心,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北京市野生动物保护基地、延庆县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基地,共青团中央青年绿色家园。

参观提示景区开放时间:3月15日--11月25日

景区咨询电话:010-69131458

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

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在2014年被评为第二批北京市环境教育基地。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京东平原地带,总面积1900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约3000亩,是北京市平原地区唯一的大型芦苇沼泽湿地。汉石桥湿地生态系统基本处于半自然状态,在北京地区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优良的环境孕育了丰富的物种多样性,保护区有较大面积的芦苇沼泽、开阔水域、岸边草丛、堤岸防护林带、农田等,为多种鸟类提供了适宜的栖息地,每年有大量的鸟类在保护区栖息繁殖。加之,保护区处于鸟类南北迁徙的必经之地,因此,每年的鸟类迁徙季节有大量鸟类在此停留觅食。

汉石桥自然保护区共有鸟类14目46科153种。其中,雀形目鸟类最多,共计22科63种,占保护区鸟类种数的41.18%,其次为鸻形目5科21种,雁形目1科20种。在雀形目鸟类中,以鹀科鸟类占优势,共有11种,占雀形目鸟类的17.46%,其次是鶺鸰科和莺科,都为9种,占雀形目鸟类的28.57%。

汉石桥湿地拥有植物292种,是以芦苇群落为主导植被的典型半荒野沼生湿地,芦苇、香蒲仍占据建群种及优势种的位置。汉石桥湿地植物分为水生植物群落、沼生植物群落、陆生植物群落。

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充分利用湿地资源,挖掘湿地特色,开展了各种各样的的科普活动,包括“世界湿地日”座谈会、“爱鸟周”观鸟活动、北京科技周、植物认知活动、挑战53+活动、环境教育游戏,低碳科普活动、社会大课堂实践活动等。

关闭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共0条 每页条 0/0 
  
 
  • 微信公众号
  • 京环之声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