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专题新闻 > > 正文

“一龙护水”

2017年11月07日 来源:北京日报

密云水库,一道青山隔开那水天一色,清澈湛蓝的水面上,联合执法大队的巡查快艇疾驰而过,执行保水护水的重要任务。

今年,段小龙刚刚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这项荣誉是对他22年来密云水库保水工作的最大奖励。

段小龙从原来渔政监督管理岗位来到保水大队,工作内容类似,身上的穿戴标识却变了,这让他感觉肩膀上责任更加重大。

段小龙执行完巡查任务,已经错过了中午饭点儿,他抓起一包方便面一瓶饮料,席地坐在水库边吃起来。水库执法时间的不确定性,让队员的饮食都很不规律。

段小龙带领几名队员驾驶快艇,前往一处打鱼点巡查。水花激荡,队员们目光坚定。

凌晨4点,在水库上打鱼的渔民陆续上岸了。段小龙守在岸边,查验渔民证件,询问打鱼情况。每次夜查,他晚上都睡不了整觉。

段小龙和队员们每次在水库巡查时都会遇到很多拨渔民,他总是不厌其烦地掏出口袋里的小尺子,一丝不苟地测量渔网网眼大小,杜绝使用非法渔具捕捞。

2017年的国庆节,密云水库联合执法大队水上分队的队长段小龙是在病房里度过的。

今年43岁的他,已经在密云水库上做了22年的渔政监察工作。10月1日晚上8点,连续工作了36小时的段小龙脱下制服,直奔医院。挂上点滴,他要为几天后的手术调整身体状态。“22年,还是头一回放假。”段小龙说。

1995年3月,年仅21岁的段小龙来到了当时的密云水产局工作,也就是现在的密云区渔政监督管理站,负责巡查密云水库违法捕鱼情况。随着南水进京,密云水库捷报频传,蓄水量连续突破18亿立方米、19亿立方米。为了避免“九龙治水”的乱象,解决密云水库涉及的管理部门较多、监管责任不明、执法效率不高等问题,更有效地肩负起保水的职责,2016年8月,密云区从水库管理处、生态办、农业局、环保局等7个部门抽调90名执法人员,组建密云水库联合执法大队。

段小龙自此成了水上分队的队长。为了实现24小时不间断巡查,保障库区封闭,每天上午、下午、入夜、凌晨,队员固定在水面上巡视,严厉打击毒鱼、电鱼、炸鱼、非法钓鱼、渔船加挂发动机等违法行为。随着南水入库,水面不断扩大,如今乘坐在快艇上,在水库里巡查一圈下来,至少要四个小时。“一旦发现违法行为,七八个小时也是常事。”因为巡查耽误了饭点儿,他们常常是干啃方便面充饥。

从“九龙治水”到“一龙护水”的一年多来,困扰库区多年的各种非法行为得到了有效治理。目前,联合执法大队已出动执法巡查人员3.1万多人次,立案353起,几乎每天立案一起。今年8月31日,全市首起因“电鱼”入刑的案件正式宣判,这起案件的两名犯罪嫌疑人正是段小龙带着队员们抓获的。“看到犯罪分子绳之以法,就不枉费我们寒冬腊月在冰水里追这一回。”段小龙说。

一年四季,水上分队的队员们都得全天守在水库一线。最热的夏天里,水面无遮无挡,不少队员们脸上晒得脱皮。进入冬季,水面结冰,渔船进不来,钓鱼的人却多了,段小龙和同事们只能踩着冰面上库巡查,寒风刮到脸上生疼不说,还要时刻提防掉进冰窟窿。春秋也一样不省心,密云水库有开渔期,全区一共有300条合法捕捞的渔船,遇到的每只渔船,都要查捕捞证与船上人员是否一致,渔网的网眼是否大于14.5厘米,渔船是否加挂了发动机,每天都得查百十来只船。

行政执法难度非常大,段小龙他们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变化无常的天气,还要和狡猾的违法者斗智斗勇。“这些人可聪明着呢,白天不来,等到三更半夜,电鱼、钓鱼的就从上游的支流拐进来了。”就在前不久,半夜11点半接到“有人电鱼”的举报电话后,正在巡逻的段小龙和队员迅速赶往举报地点,在草丛里一蹲就是整夜。可直到天际泛白,也没等来半个人影。“常事,不能让他们摸着规律,就得比拼谁有耐心。”接下来的几天连续蹲守,他们终于现场抓获了两条偷偷进入水库电鱼的违法船。

今年上半年,水上分队共办理各类涉水违法案件100余起。段小龙感慨地说:“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能在保水工作中贡献自己的力量,还水库以纯净。只要水库的生态环境得到了保护,我们受这份累就是值得的。”

关闭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共0条 每页条 0/0 
  
 
  • 微信公众号
  • 京环之声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