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
转发
绿色生活 美丽家园——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

长城脚下,妫水河畔。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将于4月28日拉开大幕,人与自然在这里精彩相遇,中国与世界在这里交互。

2019世园会将于4月29日至10月7日举办,为期162天。这是继昆明世园会、上海世博会和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之后,我国举办的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国际性博览会。

马上就要开幕了,戳图了解这场长达162天的园艺博览会吧!

“绿色生活 美丽家园”是本次世园会的主题,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不懈追求。

“绿色世园”:人与自然交流对话

2019北京世园会从展馆的建设、展品的布置,再到园林技术的展示,各个方面都体现着“绿色生活 美丽家园”的办会主题,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交流对话的美丽画卷。

沿着园区“山水园艺轴”一路向北,绿色掩映中一幢半环形木质轮廓的高大建筑——中国馆映入眼帘。一进馆门,正对大门左侧的是一片绿色立体生态墙,以花草、苔藓、竹子等植物形成多层次立体的呈现形式,表达的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思想。而在地下一层的中国生态文化展区,艺术家通过插花、绿植、苔藓等植物布置,再结合镜面装置、多媒体互动等技术,游客可以看到用园艺再现的《千里江山图》和《富春山居图》长卷。

在中国馆西侧,被誉为“万花筒”的植物馆坐落于此。从空中俯瞰,植物馆犹如一块升起的地坪,庞大的垂坠根系向下不断蔓延,仿佛要将植物原本隐藏于地下的强大生命力直观地呈现给人们。建筑面积约一万平方米的植物馆内,红树林、热带雨林、蕨类、棕榈等1000多种珍贵植物将竞相呈现植物王国的绿色魅力。

在北京展园的西北角,一棵胸径1.1米、树龄60多年的大柳树是一大亮点,这棵柳树为园区现状保留,设计师依托它于西侧园区最高点设置“沁亭”,在此处近看中国馆龙脊,中看妫汭湖,远望海坨等群山,生动诠释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理想生活。

园区内外,高大的白皮松、苍劲的造型油松都是各景点的焦点,也是北京城最具特色的常绿树种代表。北京市花月季、菊花双姝辉映。不管是花架上的紫藤还是水缸内的荷花都是四合院内满满的记忆,抬头还能瞥见墙角上绿意盎然的爬山虎。展品之中处处蕴含着独具京味儿的绿色之韵。

此外,妫水河南岸、世园会园区北侧,还留住了一大片自然生态展示区,这块湿地中央小岛上生长着挺拔的乔木,毛白杨、新疆杨等栽植时间超过20年的大树已然成荫,100多种植物、鸟类、昆虫在此栖息繁衍。如此珍贵的生态价值,世园会建设中对其进行了大面积保留。

“在世园会建设之初,我们就本着‘生态优先、师法自然’的规划理念,生态效益最大化,包括自然生态区的植物在内,整个世园会园区共保留了5万棵树木,并进行抚育管理和林下清理,结合设计营造更美的景观。”北京世园局副局长叶大华表示。

叶大华说:“北京世园会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举办非常有意义。这将是世界人民共同参与的一场绿色盛会,也是人与自然交流对话的一篇绿色乐章。”

低碳世园:向世界传达绿色发展理念

“绿色、低碳、节俭、永续”是北京世园会的规划原则之一,也是中国要向世界传达的绿色发展理念。园区场馆内外,随处可见低碳、节能的理念和细节。

世园会的标志性建筑——中国馆坐落在人工设计制造的梯田间,被誉为“有生命”“会呼吸”的场馆。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院院长景泉说,中国馆的大部分展馆置于人工营造的梯田之下,利用大型覆土建筑结构的保湿隔热性能,降低了建筑物的采暖降温能耗;屋顶设置了雨水收集系统,地下设雨水调蓄池,经回收处理后的雨水将用于梯田灌溉;场馆还利用外部风道和内部自然通风系统,实现空气的夏季预冷、冬季预热,有效降低空调系统能耗。此外,场馆的钢结构屋盖还安装有1024块光伏玻璃,提高了光能吸收效率。

在国际马铃薯中心展园,在园艺工人的手中,3500只废旧轮胎被再生利用,摇身一变成为南美文化遗产“莫瑞梯田”的模型。工作人员把挖出来的土填在轮胎里,等临近开幕时,他们将在里面种植马铃薯等各种薯类作物。值得一提的是,这3500只轮胎全部由设计团队在北京本地搜集而来,这也与本次世园会绿色、低碳的理念相契合。

在全球环境危机和森林资源匮乏的大背景下,竹和藤是实施可持续发展和优化生态环境的两种重要非木质资源。在国际竹藤园中,园中使用大量的环保竹藤材料,从花园土壤中拔地而起的建筑结构由圆竹和工程竹材构成,竹子结构的镂空设计使室内和室外的空间相互流动交错,同时,园中尽量引入自然光线,安装可利用太阳能光伏玻璃房顶,并营造自然通风系统,减少人造光源和空调的使用,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据了解,为了最大限度实现雨水在园区的自然积存、渗透和净化,园区积极建设“海绵园区”,雨水通过草沟、旱溪、砾石沟等不同方式汇入水体。比如浙江展园就利用园路、铺装旁的雨水道,合理设置场地排水坡度,在保证造型古朴的前提下收集雨水,在水池边、园路旁设置植被缓冲带,通过植物拦截及土壤下渗作用有效减缓地表径流流速,去除径流中的部分污染物,并应用生态驳岸,利用水生植物进行雨水净化,提高绿地雨水下渗量。

为了加强整个世园会的园区雨水回收利用,组委会专门建设了一条长约20公里的生态草沟,下凹绿地雨水收集率不小于60%,道路广场铺装透水率不小于70%。为保障水体水质,还设置了沉砂池等过滤雨水。

“世园会应该成为绿色、低碳、生态的典范。”北京世园局副局长叶大华表示,世园会将使人们体会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同发展是美丽家园的物质基础,从而激发人们转变生活理念,积极践行绿色的生活方式。

相关推荐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