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
转发
生态环境进课堂——走进人大附中实验小学

10月16日,北京市西城区青少年科技馆科技教师,环保教育专家周又红老师走进人大附中实验小学给一年级的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垃圾分类课。

在课上,周老师先从历史角度告诉同学们中国人对自然和环境的重视,树叶堆肥的方法、铝罐的回收价值等知识点都被融入到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中。在讲到藏族人民对牛粪的利用时,老师告诉同学们,只要合理利用,牛粪也可以是非常好的燃料;说到家庭废弃物再利用时,同学们得知,用塑料扫把杆做成的乐器,也能演奏出美妙的旋律。一个个生动的例子让同学们听得聚精会神。

不仅有好听的环保故事,还有好玩的互动环节,周老师让几名同学每人拿一个塑料制品,让大家观察塑料制品回收标志。每个塑料制品都有一个小小身份证——一个三角形的符号,一般就在塑料制品的底部。三角形里边有1~7数字,每个编号代表一种塑料容器,它们的制作材料不同,使用上禁忌上也存在不同。在课上同学们知道了编号是“1”的塑料制品用于我们常见的矿泉水瓶,这种材料达到70℃后容易变形,用了10个月后,可能释放出致癌物,不能循环利用;而编号是“5”的塑料制品可以耐受高达167℃的高温,是唯一可以放进微波炉的塑料盒。

相关推荐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