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
转发
市民对话一把手: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1月15日晚19点30分,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局长陈添做客“市民对话一把手”直播间,聚焦打赢蓝天保卫战话题,与广大市民进行沟通对话,讲述北京市扎实推进“一微克”行动,空气质量稳步提升的努力与作为。

     

(点击播放视频)

主持人:聂一菁

各位听众、各位观众、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您收听收看的是由北京市政务服务管理局主办的“市民对话一把手 完善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直播特别节目,我是聂一菁。我们的节目搭建的是全媒体的传播平台,您可以通过北京城市广播、BTV新闻频道、首都之窗、北京发布、北京时间、“听听FM”实时收听收看我们的节目,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是与北京市民息息相关的环境问题。首先来到我们演播室的是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局长陈添。欢迎您陈局长。

嘉宾:陈添

各位观众,各位听众、各位网友,大家晚上好。

主持人:聂一菁

欢迎来到演播室和大家交流。说到生态环境建设和每个人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我们每个人希望生活在蓝天碧水、空气清新的环境中,也感受到过去一年北京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我们先通过一组数据感受一下。

通过短片我们能了解到,过去一年当中北京市在空气、水、土壤等环境方面,质量在不断提升,其实我作为普通市民也是有切身感受的,过去我们觉得重污染天气往往发生在秋冬季比较多,但是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能感受到,这个冬季重污染天数并不是很多,比往年少了很多,蓝天数增加很多,不知道监测数据和我的感受是不是一致的?

嘉宾:陈添

您的感受和监测数据完全一致。这一年大家感受到蓝天多了,空气变好了,含金量也提高了。我带来一个日历本可以看一下,这是2013年至2019年每年1至12月,相当于每天根据空气质量显示的一个浓度,为了形象表示来讲,颜色越深,说明污染越重,粗略可以看出来,2013年至2015年红色的比较多。到了2017年至2019年整个是浅颜色比较多。

主持人:聂一菁

红色很少,大部分是绿色。

嘉宾:陈添

对,这个说明优良天数增多了,我们的目标也是一致的,把重污染天数变得越来越少,把达标天数变得越来越多,二级变一级,这是我们的感受。从数据来看也是一样的,现在看四项主要污染物,原来是三项超标、一项二氧化硫达标,今年是三项达标、一项超标,刚才片子也说了,咱们今年首次二氧化氮、PM10都达到国家标准,只是PM2.5略微高一点。2019年的PM2.5是42微克/立方米,略微超过35微克/立方米的标准,这是目前的状况。值得可喜可贺的是,今年的密云和怀柔年均值是34微克/立方米和35微克/立方米,达到了国家35微克/立方米的标准,这是咱们全市共同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主持人:聂一菁

其实我们全市的PM2.5的年均值也比2018年降低了很多。

嘉宾:陈添

2018年是51微克/立方米,2019年是42微克/立方米,降低了9微克。

主持人:聂一菁

明年一定会进一步降低。

嘉宾:陈添

这是共同努力的方向。

主持人:聂一菁

您分析原因在哪几方面?

嘉宾:陈添

我们经常讲原因两大方面,一个是人努力、一个是天帮忙。从天帮忙的角度来看,2019年的气象条件比常年有利。如果从人努力的角度来讲,既有咱们北京市的努力,也有周边的努力。自己来讲,从1998年开始20多年来,持续采取各个阶段的治理措施,针对着不同的污染源,采取治理,包括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这样的话把污染物逐步降低,得到改善。周边来讲,也有很大的贡献。在生态环境部的领导下,整个周边“2+26”各城市做了大量的工作,它们的浓度同期降低,对北京市也是有贡献的。总的来说,一年来,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特别是深入开展“一微克行动”,主要是全市上下,各区、各部门以及街乡镇落实责任,扎实推进各项任务的落实,达到了共治的良好局面,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

主持人:聂一菁

环境是大家的,需要大家共治才能共享。头顶同一片蓝天需要各个区域协同治理,步调一致才能实现目标。刚才您谈到了“一微克行动”的概念,2019年也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行动,具体是什么内容,能不能介绍一下?

嘉宾:陈添

“一微克行动”顾名思义是让大家都行动起来,一天一天去争取,一微克一微克去抠,尽最大努力推动全市空气质量的改善。要落实“一微克行动”,其实里面还有很多具体的内容,概括起来讲,我们想有这么几个方面:一个方面体现的是措施更严。比如说原来有一些措施可能是局部的、重点行业的,现在需要整个推进了,方方面面都得做到。治理手段也更加精细。比如说我们布了很多子站,设到了街乡镇,甚至有的到了社区,评估、指导区里的工作也更加精细了。方式更加精准了。现在强调科学治污、精准治污。现在用的热点网格,我们地图上知道哪个地方污染浓度高了,安排执法人员到现场检查,这就是精准治污。希望动员各方面的力量达到共建共治共享的目标。

主持人:聂一菁

通过您的解释我们能感受到城市治理在精细化方面的要求和我们的具体行动。北京市具体在我们的扬尘污染治理方面又采取了哪些措施进行精细化的治理,先通过一个短片感受一下。

可以看到通过卫星遥感技术,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就可以让扬尘工地无处遁形,高科技能让我们的生态环境建设如虎添翼。我们要控制扬尘问题,还采取了哪些方面的管理措施?

嘉宾:陈添

扬尘治理是北京市推进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针对扬尘的不同来源,有工地扬尘、道路扬尘、裸地扬尘,我们按照“平台共享、部门负责、执法规范、环保督察、信息公开”的原则,来不断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来落实“一微克行动”的要求。简单来说,平台共享,是把各个行业不同规模的监控设备建立一个公共平台,让大家都一块儿用,执法部门用这个平台来进行执法管理。部门负责,确定住建、交通、水务等部门各自的职责,主要是齐抓共管,落实各自的责任。执法规范,强调的是各行业主管部门怎么执法,通过约谈、通报批评、停止招投标、列入黑名单等手段来进行行业管理。也有城管执法,通过统一对扬尘污染违法行为进行执法检查,特别是2019年,城管执法这方面的力度很大,查处案件3.2万多起,同比上升35%。环保督察,主要是把扬尘管控纳入了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内容之一。去年组织了三批次的专项督察,对扬尘居高不下、排名长期落后的四个乡镇的有关人员进行问责追责。信息公开,我们是在全市的333个街乡镇布设监测点,有1020个,每个街乡镇的数据都定期排名公布。对平原地区1700多条道路开展道路尘负荷走航监测,对后几名进行公开曝光。这样主要是强化社会监督,来倒逼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提高。通过一年的努力,全市的降尘量应该说大幅度降低了,城市变得更加干净了。按照生态环境部考核我们的数据来看,2019年的降尘量是5.8吨/平方公里·月,同比降幅20%以上,在京津冀“2+26”城市当中也是名列前茅。

主持人:聂一菁

您刚才反复提到了降尘量的概念,是怎么测算的,应该怎么理解?您给大家科普一下。

嘉宾:陈添

降尘量通俗举个例子来讲,你的车如果长期没有擦,上面的尘土就是咱们说的降尘。定量来看,指每平方公里每月这一区域的自然降尘颗粒物有多少吨,就叫做降尘量。2019年是5.8吨/平方公里·月,这个数听着挺吓人的,但是要折成比较通俗点的或者是大家好理解的面积来看,就是每天在每平方米的面积上落下不到0.2克的尘土。我们通过专业的手段去测这个数据,这个数据基本上反映出城市的管理水平、管理状况、干净程度,这个指数是非常好用的,能提升大家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主持人:聂一菁

感受到生态环境建设和科技的高度融合,提升了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水平。我注意到,联合国环境署发布了《北京二十年大气污染治理历程与展望》,其中充分肯定了20年来北京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成功经验,也是值得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来借鉴的,我想问一下陈局长,20年当中生态环境建设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也在不断发展,您能不能介绍一下发展历程。

嘉宾:陈添

集中治理是20年,分三个阶段,一个是1998年至2008年,快速治理期。第二阶段是2009年至2012年是“后奥运”时期,是不断推进的过程。第三个时期是2013年至现在,这个时间是加速期。从污染物来看,第一个时期侧重于直接排放的一次污染物,治理方式是侧重于末端治理。第二、第三阶段逐步的转向对转化的二次污染物更加关注了,特别是气态污染物转化成颗粒物。方式转向了结构调整、产业调整各个方面,比较全面推进了。所以,随之而来的,我们整个的治理针对污染的特点转变来讲,我们的治理方向也发生了比较大的转变。比较突出的就是现在我们已经从治理一次污染物到一次污染和二次污染并重的转变。从措施来讲,原来特别关注工程减排,现在从工程减排和管理减排并重考虑,管理上也能采取一些措施,减少排放。第三是眼界不一样了,特别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引领下,从本地治理已经逐步向本地和区域协同减排转变。这是我们三个方向上大的转变。但是有一点不变,我们所有的不管是时间的推移,措施的转变还是观念的转变,始终围绕着以环境质量为核心来开展工作。紧紧抓住这一条,什么有利于环境改善就干什么。这20年来,咱们很明显的是二氧化硫浓度的下降,1998年是120微克/立方米,2019年是4微克/立方米,久久为功,一步步治理得到了改善。

主持人:聂一菁

是不是燃煤污染问题基本上得到解决了呢?

嘉宾:陈添

从咱们的燃煤总量来看,从3000万吨变成300万吨,从二氧化硫环境浓度来看,已经控制到4微克/立方米,咱们的标准是60微克/立方米。如果按照北方城市来讲,有冬季采暖,应该是相当不错的。从数据来看基本解决了,当然我们还有一个任务是要防止反弹。

主持人:聂一菁

北京市一直在制订相应有效的措施来治理,污染源的锁定是不是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而精细化精准的进行治理?

嘉宾:陈添

肯定是这样的。我们每制订一个措施是针对不同的污染源来制订,目的是达到环境质量改善。很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就是要解决污染物的排放情况跟环境质量情况的对应关系,到底是什么排放对环境质量产生的影响,这就是源解析。从2014年和2018年发布的两次源解析结果,也通过这几年制订措施来看,从这几年的环境质量改善来看,这个应该说源找的是对的,路线也是对的。下一步,我们肯定会要接着这么做,我们今年还要做出新的解析,把这个解析的方法常规化、正常化之后,为下一步工作提供指导。

主持人:聂一菁

目标锁定了,有的放矢,采取有效措施来进行管控,所以我们的路径和目标都是准确的,效果就一定会越来越好。

嘉宾:陈添

对。

主持人:聂一菁

今天的节目既然是“市民对话一把手”,也有很多市民有问题,想跟陈局长进行交流,我们来看看大家有什么样的问题。

真是非常热心的市民,大家都希望了解机动车的排放对环境污染影响多大,普通人通过哪些努力助力蓝天行动,怎么进一步进行环保?

嘉宾:陈添

首先非常感谢这两位市民对于环保工作的关注和支持。第一个问题是关于机动车对空气污染的程度。我们是做过解析的,我带来一个展板,这是2018年北京市的源解析情况,机动车排放所占比例是45%,影响是最大的,扬尘占16%,工业、燃煤都相对来讲少一些。所以,针对这个2014年的解析来讲,机动车排放所占比例是31%,都是排第一位的。所以北京市目前来看,特别是在燃煤逐步解决的情况来看,机动车排放是在各类污染源当中占最大头的。占比增加,并不意味着排放量增加,有的人觉得好像占比大了,是不是这么多年没有针对机动车采取措施技术治理,恰恰相反,机动车治理一直是我们工作的重点。绝对贡献是在全面下降的,也就是污染源排放在下降,但是因为其他类的污染源下降速度更快,让机动车的比例相对显的大了一些。相当于大饼,整个饼是缩小的,但是有若干牙,机动车的比例还是大的。第二张图是把45%再细分,这里本地的柴油车占32%,进京及过境的柴油车是18%,从这里看到咱们再细分的话,在车当中的柴油车的比例是占最大头,这也是我们工作的重点。

主持人:聂一菁

还有市民提问说,作为普通市民怎么驾驶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建设以及空气清洁?

嘉宾:陈添

对于大部分的市民来说开的小轿车都是汽油车。这里有两个建议,一个建议是绿色驾驶,一个是绿色出行。让你的车开出去在路上都是达标排放的,这要要求养成好的驾驶习惯,按道路行驶,按规章制度走,别超负荷运转,加合格的油,定期保养,车速别忽高忽低。提醒广大的车主,现在的车都有一个OBD,是车载诊断系统,能监控发动机的状况和尾气排放水平,如果发现状况不对会报警,提醒广大市民及时去检修。

主持人:聂一菁

给我们提了个醒,看看自己的车有没有报警。

嘉宾:陈添

对,另外一个建议是绿色出行,这是因为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每个人不仅仅是污染的受害者,也是污染的制造者,同时更是污染治理的参与者。所以,希望各位车主多多绿色出行,减少排放,让咱们的生活更加绿色。

主持人:聂一菁

刚才您的饼状图中显示,众多污染源当中机动车排放的比例最高,针对机动车的排放污染,特别是重型柴油车的排放污染有什么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吗?

嘉宾:陈添

去年我们针对重型柴油车有一套完整的管理思路。概括起来就是闭环管理。首先,在咱们的路上还有进京路口上加大执法检查,把查出来的超标车辆纳入黑名单。黑名单进行分类,如果是北京市的车,我们就加大入户检查,促使整改。外地的车就提醒车主维修,再次进京如果在名单中,就要进行检查,如果没有达到排放要求,不得办理相关手续。除此之外,我们还把数据库进行分析,如果在道路当中,有某个车型老是出现超标就要溯源到生产厂家,让新车要达到一致性。比如说路上跑的都达不了标,我们追溯到前端,开展新车一致性或再用车符合性执法检查,让市场销售的车跟目录申报要保持一致,这是一个完整的链条,闭环管理。通过去年精准的闭环管理执法监管,产生了一定效果 ,2018年的超标率是15%,2019年是7%,说明路上的达标车越来越多,超标的越来越少,这也是我们执法的目的,也是我们希望所有的上路行驶的车辆都达标合规。

主持人:聂一菁

我记得我曾经到永乐店进行环保执法的采访,我看到环保检查人员非常辛苦,在检查重型柴油车的尾气排放,其实我看到只是一方面的工作,还有精细化的源头追溯,环环相扣,使得重型柴油车的尾气管理和减排更加精细化,也实现闭环的效果,具体一年半过去了,闭环管理的效果怎么样,我们通过一个短片去了解一下。

好的,通过短片能感受到北京市对重型柴油车尾气排放的闭环管理效果明显,当然我们说罚款并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的目标是能够使我们的机动车尾气排放达标,北京市在机动车尾气排放管理方面具体有什么样的思路,有什么举措?

嘉宾:陈添

很多年来,北京市一直非常关注移动源的污染治理,也是我们的重点领域,通过这么多年的工作摸索出一些比较成熟的思路,逐渐形成了车-油-路一体化的综合管控体系。对车来讲,把车的排放量减少。一个是新车,我们提高新车的标准,让所有卖的新车标准越来越高,排放越来越少。对于老旧车,通过经济政策,鼓励政策淘汰。对现有的车是让它达标排放。这里我带了一个瓶子过来,标准不一样,排放不一样。四个瓶子里面的,是四辆柴油车,分别是国二、国三、国四、国五。国五标准一小时排放的颗粒物,只是国二的1/10,可见标准提高对于排放量的减少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主持人:聂一菁

我们不敢想象,如果在之前国二标准的时候,一小时排这么多的污染物,吸到肺里面对人的影响多大,现在真的是大幅度下降,很有必要对排放进行管理。

嘉宾:陈添

这是车的方面。关于油的方面,车的标准提高之后,油的标准也逐步跟着提高了,也就是说,好车还要吃细粮,让油品越来越好,希望各位加合格的油。除了油品质量之外,还有油本身的排放,油要有蒸发、排放、挥发,所以我们又对加油站,油罐车甚至油库,它挥发性的东西能回收,油气回收治理,这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卓有成效。现在咱们到加油站,基本上闻不出小时候的那个汽油味。

主持人:聂一菁

现在加油站基本上跟市区的空气感觉是一样的。

嘉宾:陈添

挥发性有机物对大气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这是油的方面。对于路的方面来讲,涉及面就更广了。这里面包括发展轨道交通、智能交通、优化道路结构、绿色货运、减少公路运输等方方面面,只有车-油-路综合起来,才能够系统减少交通污染的排放。

主持人:聂一菁

我听您在介绍过程当中,真的是亮点多多,创新也很多。我也特别期待,今年北京市在机动车尾气污染排放的管理方面,将会有哪些新的举措,其中还有哪些难点是咱们特别需要攻关的?

嘉宾:陈添

难是难在机动车污染治理涉及面广,涉及人多,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统筹兼顾来做工作。2020年,我们还会以柴油车为重点,攻坚机动车包括非道路机械的排放,总的目标是2020年交通领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比2017年减少30%。措施分几方面,简单说一是在法律层面,机动车和非道路机械排放条例的立法正在人大审议,如果审议通过,我们会跟有关部门一起认真履职,做好法规的执行。二在标准层面,今年1月1日开始,汽油车、重型柴油车、重型燃气车实行国六B的标准,排放标准进一步提高了。

主持人:聂一菁

还要更高一个标准。

嘉宾:陈添

三是在政策层面,鼓励淘汰老旧车,对于城市运行保障当中的公交、出租、环卫这些不可缺少的车辆,促进更换结构,往电动车上发展。四是在执法层面,我们要加大源头路检、夜查的力度。2020年,更重要的是加大入户的检查力度,这样从末端促进大家达到管理的要求。

主持人:聂一菁

真的是多管齐下,多措并举。我也特别关心一开始的话题,2020年,是不是还会继续来推行我们的“一微克行动”,进一步精细化治理?

嘉宾:陈添

是。因为大气污染治理具有长期、复杂、艰巨的特点,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我们坚持以打赢攻坚战的决心,打好持久战的耐心,深化继续做好“一微克行动”的各项要求,凝聚社会全部力量,共同治理,要深挖每个减排的空间,一天一天争取,一微克一微克抠,推动空气质量继续改善。

主持人:聂一菁

让我们大家共同进行精细化治理。2020年是蓝天保卫战的收官之年,同时也是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今年任务非常艰巨,今年的工作重点是什么,有什么样的目标?

嘉宾:陈添

今年的工作重点是要做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收官,这是党中央交给我们的光荣任务,一定要做好。具体有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蓝天保卫战方面继续以PM2.5治理为重点,聚焦重型柴油车、扬尘、挥发性有机物等重点领域,深入推进“一微克行动”,推进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尽最大努力推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对于碧水保卫战,我们要做好几方面的工作,一是保证饮用水安全,二是深化水污染治理,三是推进农村农业的污染防治,四是开展水生态保护,五是强化区域协作,与河北省共同保护好密云水库,以及白洋淀流域河流治理。净土保卫战方面,摸清底数,预防污染,做到防范风险,安全利用。总之,全市将继续扎实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确保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让广大市民获得感和幸福感进一步提升。

主持人:聂一菁

环境是大家的,需要大家共建共治才能共享,也让我们同呼吸共责任齐努力,为美丽的北京,美丽的京津冀一起加油,特别感谢陈添局长作客演播室,我们稍事休息,稍候欢迎您继续收听收看我们的节目。

相关推荐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