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
转发
你是尘埃也是光 ——樊守彬

他们仰望星空,他们守望土地,他们为水“诊脉”,一朝环保人,终生环保情。他们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默默坚守,奋战一线,时刻待命。他们用行动守护绿水青山,他们用奋斗诠释生态环保铁军风采。

当五月的早晨伴随着鸟语花香,青翠的草地上抚过和煦的风,阳光透过枝桠,满地斑驳令人欣喜,属于你的专属休息时间来了。五一,在这个特殊的节日,有这么一个群体,让我们不容忽视,进京路口,背街小巷,哪里有污染,哪里就有他们匆忙的身影。他们是谁?他们是新时代的奋斗者,守护绿水青山的环保铁军。

平凡的岗位上,他们为之奋斗的,不过是让每个人都可以遥望星空、看见青山、闻到花香。致敬新时代的奋斗者。

樊守彬站在时光的座标上,

回望这14年,

那些关于扬尘的尘封故事,

被再次铺展开……

樊守彬是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大气环境与污染防治研究所的一名研究员。自2006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大气污染防治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北京市扬尘源污染特征和管控技术。

扬尘源受人为及自然因素影响大,排放时间地点不固定,属于典型的无组织污染源,由于缺乏精细化管理的技术方法和评价指标,控制和管理都存在较大难度。而且,北京市每年开、复工面积接近两亿平方米,道路里程接近3万千米,给扬尘管控工作带来极大挑战。

北京市道路累积的尘土,通常来自渣土车、裸地、施工现场等,清扫、水冲等后期手段都不能彻底清除道路扬尘。控制道路扬尘只能从前端源头入手。这意味着研究人员必须要在道路上进行人工采样,才能进行实验室分析和后期评估。

2003年至2010年的8年里,樊守彬带着课题组成员,在车流穿梭的道路上,拿着吸尘器一平方米一平方米地刮扫、称量道路上的尘土。

为了避免影响交通,他们只能利用晚上的时间。疾驰而来的车从身边呼啸而过,课题组成员鼻孔、嘴巴里全是沙子。“晚上车速很快、很危险,但我们不能不去。” 樊守彬说。

8年时间里,樊守彬和同事们用坏了几十个吸尘器,对上千个路段进行采样分析,初步摸清了道路扬尘排放规律,找到了北京道路扬尘的“真面目”。

然而随着北京交通和道路的发展,手工采样法已无法满足扬尘精细化管控需求。

2005年,樊守彬又带领团队研制道路尘负荷移动监测系统。为了测试不同道路环境的扬尘情况,确保操作过程的质保质控和监测数据的精准,他们将实验室搬到了更远的郊区,搬进了路边的帐篷,有时一住就是20多天……

2017年,经过近两年的努力,道路尘负荷移动监测系统技术成熟并投用。移动监测系统测量的数据,已经成为北京全市道路扬尘情况考核的重要参考指标。同时也为衡水、德州、济宁等6个“传输通道”城市的道路扬尘减排措施实施和控制方案制定,发挥了重要作用。樊守彬代表团队捧回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授予的“环保科技实用创新成果奖”。

十几年来,为了获取扬尘治理的一手资料,他在全市100多个路段进行24小时连续的车型和车流数据调查记录,对50多个乡镇(街道)的上千个路段进行监测采样……

十几年来,他发表科技论文50余篇,授权专利10余项。研究成果“北京奥运期间道路交通扬尘排放特征研究”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青年优秀科技论文一等奖,北京奥运会、APEC会议等期间的道路扬尘污染控制效果评估研究成果在国内外环境类期刊杂志刊发……

苦心人,天不负!2019年北京全市降尘量下降22.7%,PM2.5年均浓度下降17.6%,PM10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沙尘遮住了道路,

遮住了天空。

但却封锁不了樊守彬飞向蓝天的心。

他把汗水化作阳光,

只为北京涤清尘埃!

相关推荐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