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
转发
北京市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北京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系列重要讲话、给建设和守护密云水库乡亲们的回信精神,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坚决打好打赢碧水保卫战,坚持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三水”统筹的理念,推进本市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市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十三五”阶段各项工作任务“收官”进展顺利。

目前,2019年水污染防治工作评价结果已通报至各区,2019年评价为优秀的是延庆、西城、怀柔、朝阳区,评价为良好的是门头沟、海淀、密云、石景山、大兴、东城、丰台、昌平、通州、平谷区。相较2016年,2019年评价为优秀和良好的区由10个增加为14个,评价为不合格的区由2个下降为0个。

全市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全市共监测河流99条段,湖泊22个、水库18座,多年监测数据表明,北京市水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其中湖泊、水库水质较好,基本达到水环境功能区要求;河流水质逐年好转,2019年,全市Ⅰ-Ⅲ类水质河长占监测总长度的55.1%,Ⅳ类、Ⅴ类水质河长占监测总长度的35.4%;劣Ⅴ类水质河长占监测总长度的9.5%;2020年1-9月,Ⅰ-Ⅲ类水质河长占监测总长度的59.8%,Ⅳ类、Ⅴ类水质河长占监测总长度的37%,较2015年分别增加11.2个百分点和25.5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河长占监测总长度的3.2%,较2015年下降36.7个百分点,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其中国家考核本市的25个断面,2019年以来,水质优良比例为60%,无劣Ⅴ类水体断面,提前达到2020年国家考核目标。

综合施策 有序推进水污染防治各项工作

提高总体站位,落实各方责任。一是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统领首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制定印发《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分工规定》,建立健全了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体系。二是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各级党政领导担任河长,发布总河长令,开展“清河”“清管”行动,聚焦小微水体等整治工作,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三是制定印发《北京市污染防治攻坚战2020年行动计划》,将水污染防治目标纳入市政府对各区的绩效考核中,落实工作责任。

推进精细化管理,打好政策组合拳。一是认真组织开展本市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研究提出“查、测、溯、治、管”的入河排污口管理工作思路,编制印发《北京市入河排口分类分级管控技术指南(试行)》,基本完成全市现状排口排查。开展入河排污口分类分级管控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动构建“水环境—排污口—污染源”的全过程监管体系。二是在完成两个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三年行动方案基础上,持续实施第三个三年行动方案,统筹推进城乡污水治理,系统推动污水处理与水环境治理工作。再生水使用量逐年提高,2019年达11.5亿立方米,主要用于河流生态补水,成为我市稳定可靠的“第二水源”。三是深化实施水环境区域补偿,在流域上下游各区政府间建立经济补偿制度,“水差要交钱,水好能收钱”。随着近年来水环境质量的不断改善,跨界断面补偿金额大幅下降,由2015年的9.7亿元降至2019年的1.3亿元。在区级补偿制度建立后,本市又推动建立乡镇间水环境区域补偿,目前全市设有乡镇的13个区均已建立跨乡镇间水环境区域补偿机制,进一步促进形成了流域上下游齐抓共管治理水环境的工作格局。

开展考核评价,有效推动工作。自2016年起,市生态环境局会同市水务局等11个部门,每年对全市各区水污染防治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价,督促各区及时查找差距,对考核不合格的进行约谈通报,并将有关结果作为财政部门分配资金的依据。随着本市水生态环境质量的不断提升,各区评价成绩明显提升。2019年评价为优秀的是延庆、西城、怀柔、朝阳区;评价为良好的是门头沟、海淀、密云、石景山、大兴、东城、丰台、昌平、通州、平谷区;评价为合格的是房山、顺义区。

深化区域协作,加强生态涵养建设水平。一是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调查评估与信息公开。每年开展密云水库等市、区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按季度向社会公开市、区级水源地、供水厂、水龙头水质信息。二是2020年1月18日,由生态环境部、河北省、北京市共同印发潮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规划。聚焦“总氮削减”和“生态空间管控”两个重点,构建全流域空间管控格局,共同开展潮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三是稳步实施密云水库上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推进永定河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官厅水库向下游实施生态补水,实现了25年来永定河北京段首次全线通水。四是与河北省共同印发《白洋淀流域跨省(市)界河流水污染防治工作机制》,加强共同会商、信息共享、联合执法、联动应急等专项工作,不断改善大清河流域水环境状况,支持雄安新区高标准建设。五是加强水生态修复与建设,推进“用生态办法解决生态问题”,建设一批以新凤河为代表的河道生态修复典型工程。

统筹衔接新要求 提前谋划“十四五”

2021年是“十四五”时期的开局之年,北京市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提前谋划“十四五”各项任务,推动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根据本市“十四五”阶段从水污染防治向水生态保护的转变、从水环境治理向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转变的总体形势,围绕本市五大流域自然禀赋特征和水生态环境现状,结合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坚持污染减排和生态扩容两手发力,创新和深化水生态环境管理机制和手段,推进水生态环境保护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逐步实现“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的目标。

相关推荐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