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
转发
环保科普云看展

环保科普云看展活动成功举行,

百万市民线上参与活动,

有哪些精彩瞬间值得回顾?

又有哪些科普知识深入人心?

今天就跟随小编来看看吧!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内容)

探访了北京市机动车排放管理中心

学习了好多关于机动车环保的小知识

那么关于机动车排放与监管又有哪些知识点呢?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内容)

除了北京生态环境微博,京环之声微博、抖音、快手,此次活动还在腾讯、百度、新浪微博、科学加客户端等网络平台在线同步播出,总浏览量超过150万人次,受到了广大市民朋友和业内人士的一致肯定。

近年来,随着北京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机动车保有量也在增长,截至2019年底,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达到636.5万辆,与此同时,机动车排放也成为北京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尤其是重型柴油车方面,重型车数量虽然只占机动车总量4.15%,但NOx(氮氧化合物)排放占机动车排放总量的50.98%,PM2.5(细颗粒物)排放更是占机动车排放总量的96.56%。

在排放监管方面,近年来,北京对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油品和油气,除采用国家标准以外,还先后制定了30多项地方排放标准,涉及新车、在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燃油等领域。在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当中,体系最全、标准最严,部分标准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此次环保科普云看展活动后续将持续关注环保热点话题,聚焦垃圾分类等热门内容,为公众带来更加详实丰富的科普内容。

共同期待“无废”未来 | 环保科普云看展主题讲座聚焦垃圾分类与处理

科学治污染,合力保蓝天。11月21日,由北京市环境保护宣传中心、海淀区循环经济产业园、北京科技报社联合推出的环保科普云看展及相关主题讲座活动,邀请到中国环境科学院副研究员周传斌为公众带来垃圾分类科普讲座《垃圾分类、处理与利用的科学》。该活动在百度、新浪微博、抖音、快手、科学加客户端等网络平台在线同步播出,吸引了近60万人在线收看,受到了广大市民朋友和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认识垃圾的四张面孔

聚焦当下垃圾分类的现状,周传斌研究员从“认”“追”“问”“思”四个方面,阐述了垃圾分类的作用与意义。周传斌谈到,垃圾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一定时期的文明。全世界有报道最早的一座垃圾填埋场,就位于意大利的罗马,距今已有2000多年了。因此很多跟垃圾有关的议题,都绕不开环境、资源、经济、社会这四个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

追问垃圾来源和处理

在关于“追”问垃圾来源和处理的问题上,周传斌表示,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用的很多场景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垃圾,人一生产生约35吨生活垃圾,需5辆大垃圾车才能运走,生活垃圾有的被收集、转运,送到了填埋场、垃圾焚烧厂,有的送到了生物处理厂,而一些可回收的垃圾则被送到了废品回收站。

“垃圾填埋场看起来很丑,但是它也是一个经过人工细致设计的设施,也是我们城市非常重要的一个基础设施。”周传斌说。现在常说的填埋场库容,就是能放多少垃圾的库容,也是一种资源。垃圾焚烧厂不只是烧垃圾,还可以发电。1吨垃圾可产生300度电,垃圾焚烧厂也同步建设了相应的烟气处理设施。

探究垃圾分类的方法

谈到进行垃圾分类的原因,周传斌表示,这是由于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不断增长、垃圾处理厂不好选址、能直接卖钱的废品种类越来越少等综合因素造成的。北京目前采取的垃圾分类方法为“四分法”,将垃圾分为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

为什么鱼骨头是厨余垃圾,猪骨头却又是其他垃圾?讲座当中,他为观众科普了北京市垃圾分类的原则与个人分类的具体方法,并鼓励公众不仅要进行垃圾分类,也要注重减少垃圾的产生,在这个过程当中,光盘行动是必不可少的。

思考垃圾回收利用科学

“垃圾回收利用有一个‘金字塔’,依次是简易处理、卫生填埋、能源再生、生物处理、资源回收利用、减量化,垃圾处理利用的最高等级,就是不产生垃圾。”谈到垃圾分类未来的发展,周传斌表示,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城市已经跨过了垃圾简易处理阶段,目前占主导的处理方式还是卫生填埋,焚烧处理设施这几年也增长非常快。最近几年,随着餐厨垃圾处理的能力增长,垃圾的生物处理厂、堆肥设施也有了一定数量的增长。



讲座最后,周传斌表示,垃圾不会消失,垃圾处理也将是一直伴随人类社会的一项议题,垃圾减量,除了依赖技术外,更多的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行动,比如减少浪费,减少消费的欲望等。“在商品设计阶段就融入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毒害物质的理念,期待“无废”的未来,这也是我们全体社会公众共同努力的目标。”

相关推荐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