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
转发
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六个“前所未有”

2018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北京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全面统筹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出台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围绕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制定实施年度行动计划,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在周边省区市的协同共治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实现了首都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大幅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增添了亮丽底色。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实施《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要求到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三年来,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市上下严格贯彻落实国家决策部署,先后印发实施《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北京市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北京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等系列方案并每年进行任务分解。

2019年,北京市更是将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统筹推进,以污染防治攻坚战年度计划的形式同部署、同调度,加快了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的步伐。在全国2019年度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中,北京市等级为优秀,位列各省市榜首。

2018年~2020年,北京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效显著,实现了六个“前所未有”。

对生态环境保护重视程度之高 前所未有

组建市委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下设7个专项工作小组,全面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领导。以党内法规形式出台了《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分工规定》,进一步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体系,为形成监管合力提供制度保障。

出台《北京市贯彻〈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实施办法》,进一步规范日常督察工作。河(湖)长制巡查督导、扬尘管控工作联席会议、移动源“生态环境部门检测、公安交管部门处罚、交通部门监督维修”、污染地块联合监管、领导包片、部门帮扶指导等机制进一步健全,各区各部门齐抓共管、合力更强。

生态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 前所未有

北京市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不断刷新监测历史新低,蓝天“含金量”不断提高,2020年PM2.5年均浓度降至38微克/立方米,为有监测记录以来最优。

地表水水质明显改善,国考断面基本消除劣Ⅴ类。

土壤污染风险有效管控,提前完成受污染耕地、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目标。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减排比例均大幅超额完成“十三五”任务目标。圆满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

污染防治攻坚力度之大 前所未有

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在完成2013年~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的基础上,乘胜追击,聚焦重型柴油车、挥发性有机物(VOCs)、扬尘等领域,不断深化细化治污措施。新能源汽车及国五、国六标准汽柴油车占比超过60%,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逐步向生活源扩展,扬尘污染管控部门职责更加明确。

水污染防治方面,在完成第二个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三年行动基础上,启动第三个三年污水治理行动方案,更加重视农村污水处理和人居环境整治。

土壤污染防治方面,在全国率先完成土壤详查工作,提前一年实现“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90%以上”的“十三五”规划目标。

科技助力治污效果之好 前所未有

通过重型柴油车排放在线监测、全市统一的扬尘视频监控等平台建设,非现场监管范围进一步扩大。

通过非道路移动机械登记、移动执法等系统应用,执法效能大幅提升。

通过遥感监测建设用地重点地块、裸地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实现精确治理。

通过对道路尘负荷、挥发性有机物(VOCs)等开展走航监测,识别高值点位,为“点穴”执法提供依据,环境监管的精准性进一步提升。

通过开展挥发性有机物(VOCs)形成特征和新一轮PM2.5组成分析,不断调整优化治污路径,确保治污方向正确。

区域协同治污合力之强 前所未有

区域联防联建联控更加深入,交界地区联合执法、重点流域联合监测、生态环境联动应急等机制更加完善,并进一步向区(市、县)一级下沉。

大气联防联控方面,在生态环境部的组织下,区域协同防控、定向精准减排,推动区域空气质量同步改善。

水联保联治方面,建立密云水库上游潮白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入境总氮浓度实现持续下降,与河北省联合印发实施《潮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规划》《白洋淀流域跨省(市)界河流水污染防治工作机制》等,上下流域共治,跨界水污染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全社会支持参与之广 前所未有

连续三年以“美丽中国 我是行动者”为主题,引领公众支持参与污染防治攻坚战。拓展新媒体领域,“双微”粉丝量超270万,短视频平台播放量超2000万次。

持续开展首都高校环境文化季、环保儿童艺术节、生态环保进课堂等活动,每年约有2万余名师生参与其中。多部门扩展生态环境教育基地至52家,连同62家环保设施开放单位,每年约200余万人前往参观学习。首都互联网协会、市新闻工作者协会等组织构建绿色传播联盟,宣传格局更加立体、开放。联合国环境署发布《北京二十年大气污染治理历程与展望》评估报告,向国际社会分享“北京经验”。

“同呼吸、共责任、齐努力”,广大市民从自身做起,节电节水,绿色出行,实施垃圾分类,积极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参与度与获得感均大幅提升,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逐年提高。

相关推荐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