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
转发
为机动车“减污降碳” 给新生活添绿增彩

“碳达峰”“碳中和”成为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的热词,充分体现了我国在维护治理全球生态环境中的信心、决心及力度。近年来北京在抓好、水、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同时,把“碳”和“氮”排放总量大的机动车作为治理重点,今年在巩固和深化以往治理成果的基础上,《大气污染防治2021年行动计划》又出台了七项重点举措。

【 治 理 成 果 】

近年来北京大气污染防治取得明显成效,得到联合国环境署的高度赞誉,广大市民感同身受。2020年PM2.5年均浓度首次实现“30+”,达到历史最好成绩,蓝天越来越多,幸福感、获得感越来越强。成果的取得与全市深入持久的机动车排放污染治理密不可分。新年伊始,北京市政府印发实施了《北京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1年行动计划》,对2021年进一步推进机动车结构优化提出明确要求。为便于广大车友全面了解熟知北京机动车排放污染治理情况及最新政策措施,身体力行支持和参与美丽北京建设,小编对其中的要点进行了梳理。

【 治 理 历 程 】

政策引领

把更多蓝天留在北京

2013年-2020年,北京机动车排放污染防治跨越了“十二五”“十三五”两个时期。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新发展理念指引下,市委市政府围绕北京城市最新定位与总体规划,强力推进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建设,先后制订实施了《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条例》等数十项与机动车排放污染防治息息相关的政策法规,这些政策法规如一把把锋利无比的利剑,劈散了北京的雾霾,又如一把把硕大无比的刷子,刷亮了北京的蓝天。“APEC蓝”“奥运蓝”“阅兵蓝”这些极度舒适的美好记忆,现已从特定历史节点的标志变为北京的日常标配,车友们行进在蓝天下,幸福感爆棚。

聚焦重柴

八年深度持久治理“巨污霸”

重型柴油车为北京城市建设及居民生活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同时也是北京大气污染的罪魁祸首。2014年-2018年北京市两次PM2.5源解析结果表明,机动车排放污染物占比都高居榜首,特别是机动车中的重型柴油车,污染物排放更是突出。2013年北京“清空计划”实施以来,为治理重型柴油车“巨污霸”问题,北京多部门齐抓共管,提升排放标准、实施闭环管理、建立黑名单数据库,在全市进京口和重点道路点位,进行24小时执法监管。“十三五”期间,全市人工检查重型柴油车926.4万辆次,处罚73.7万辆次,处罚金额约1.5亿元。重型柴油车超标排放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科技助力

尾气净化装置一个都不能少

SCR

柴油车尾气净化处理系统。该系统利用尿素通过化学反应的方法来降低柴油车尾气氮氧化物排放量。2013年国家发布车用尿素标准,要求达到国四排放标准的柴油车必须加装SCR系统。

DPF

重型柴油车尾气颗粒捕集过滤系统。重型柴油车由于污染物排放量大,除加装SCR系统外,还要加装DPF装置,前者通过化学反应去除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后者通过物理方法去除尾气中的固体颗粒物。

三元催化器

汽油车尾气净化系统。三元催化器与柴油车的SCR系统工作原理相似,由于汽油车与柴油车发动机结构不同,所以处理它们的尾气装置略有不同。

2013年-2017年,北京市分批次为全市出租车及重型柴油车统一更换安装了尾气净化装置。尽管如此,由于北京每天大量汇聚来自各方面的车辆,尾气漏排、超排、偷排等问题仍然屡禁不止。

2018年北京市率先开发全国生态环境领域第一款机动车执法APP,兼容不透光烟度计、氮氧化物检测仪、OBD检测仪等实时检测设备,大大提升了执法精准化管理水平和效率,当年检查立案处罚的超标车为上一年的5.6倍。

使用机动车执法APP,大大提高执法效率。

优化结构

走绿色低碳之路

# 更新换代

2009年开始,北京市持续实施淘汰高排放老旧车辆政府补助经济政策,每年补助资金在10亿元-20亿元。2013年-2020年淘汰老旧机动车334.77万辆,逐年增加新能源车辆配比,鼓励新能源车优先通行,2018年-2020年分别投入新能源车辆23万余辆、30.89万辆、40.1万辆。

# 提升标准

北京市先后6次率先升级机动车排放标准,每一次升级,单车污染可减少30%至50%。分别于2005年、2008年、2012年、2016年,出台第三、四、五和六阶段油品地方标准。使用京六油品后,在用汽油车颗粒物排放降幅约达10%。

# 转换方式

2019年北京市发布交通运输、能源结构加速升级政策,加快推进大宗货物“公转铁”“油改气”运输方式转变。当年依托铁路发送商品车16.8万辆, 同比增长36.2%;开设矿建材料进京专列,运送进京砂石料等205万吨,约为2018年的20倍。

疏堵结合

合理调配使用公共交通环境资源

2015年12月20日起,禁止黄标车在全市行政区域内行驶,黄标车正式退出北京。2017年实行国一、国二标准轻型汽油车限行、部分高排放载货汽车六环路以内禁行,划定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区域。同年9月21日起,禁止外埠国三排放标准柴油载货车(除保障本市生产生活需求和整车运送鲜活农产品车辆)在本市六环路(含)以内区域道路行驶。2019年11月1日起,国三排放标准柴油载货车禁止在全市行政区域内行驶。

跨区协助

京津冀共筑绿色通道

据统计,京津冀地区公路运输占比为85%,高于全国公路货运量占比平均水平。三地移动源排放产生的PM2.5比例分别为45%、20%和15%,是PM2.5的主要来源,也是三地治理大气污染的重中之重。2015年三地成立机动车排放控制工作协作小组,2018年京津冀三地人大协同启动“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立法”项目。2020年京津冀协同立法《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同年5月1日三地同步实施该条例,共同对重型柴油车及推土机、挖掘机等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排放进行规范,有效推动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同步改善。

加大执法力度,严控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

【 七 项 举 措 】

2021年

推进机动车结构进一步优化

1. 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2021年底前,全市力争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50万辆。

2. 加快高排放车淘汰。继续实施国三排放标准汽油车淘汰更新补助政策,加大注册登记的国三排放标准汽油车淘汰力度。

3. 降低重点行业车辆污染排放。针对行驶里程超过标准规定的环保耐久性里程的本市各类商业运营及驾校教练的轻型汽油车,依法对未更换尾气净化装置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4. 强化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监管。做好重型车排放车载终端线上管理工作。继续实施国六b机动车排放标准,加强本市新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环保达标监管。完成150万辆次以上的重型柴油车人工检查。提升排放超标车辆非现场执法处罚比例。加大对未办理进京通行证及多次超标的外埠进京车执法处罚力度。

5. 推进实施机动车排放检验与维修制度。对不按规范或标准维修排放超标车、未按规定与交通部门联网并上传排放相关维修项目信息的维修企业加大执法处罚力度。推进实施汽车排放检验与维护闭环管理制度。相关部门加强机动车排放检验、排放达标维修、维修复检等数据信息共享。

6. 强化机动车检测场监管。对机动车检验机构的违法行为及其他不符合规范的行为进行累积记分。市场监管部门加强对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的计量认证管理。

7. 加强非道路移动机械管控。对在本市使用的未经信息编码登记或未如实登记信息的非道路移动机械依法进行处罚。加强对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编码登记状况的监督检查。

相关推荐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