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
转发
穆斌和环境应急的故事

穆斌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在毒烟雾弥漫的模拟毒气室里,第一次切身感受到了危险的存在。就在刚刚,他的同伴因浑身刺痒冲出了演练室。

“这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大家要坚持到底!”这是2017年,穆斌所在的北京市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在模拟毒气室开展演练之前,中心主任给他们打气鼓劲的话。

事实上,应急中心的工作正是时刻准备着面对这样没有硝烟的战场。敌人既可能出现在化学品泄露等突发环境事件的现场,也可能存在于环境风险防控、事故善后处理中的各项环节 。穆斌们面对的是随时出现的环境应急情况!

护卫首都,全时待命

那是2015年11月,周六的晚上窗外下着暴雪,一声电话铃突然响起,正在值班的穆斌从椅子上坐了起来。20时,应急中心接北京市应急办通报:某高速公路上一辆化学品运输车发生侧翻并起火。接到指令后,穆斌和同事火速出发。

现场,运输车已经整车冲出护栏侧翻至边沟内,可能造成化学品泄漏。为了保障边沟下游农户及庄稼安全,暴雪中,穆斌和同事们指挥应急处置人员拿起沙袋对河道进行围堵。他们向河道内抛洒活性炭对污染物进行吸附、协调市环保监测中心对河道下游进行布点监测,时刻关注河道内污染物浓度变化……

天亮了,大家的身上盖满了雪, 穆斌的脚在雪水里整整泡了一夜。但正是这一昼夜的奋战,让污染物得到及时清理,让此次突发环境事件得到有效处置。

由于岗位的特殊性,24小时随时待命成了应急中心17个人的工作常态。穆斌却说,“我们应急中心有名言:首都无小事。北京的环境安全必须有人来保障,值班室里、事发现场总要有人来坚守!”

千钧一发,临危不乱

穆斌所在的科室负责全市环境风险防控。2018年5月,穆斌和同事对相关企业进行例行检查。在一家涉氨企业库房门口,穆斌被企业的人拦住了去路。那人说,“你不要进去,现在氨气味特别浓。”

原来,这家公司在例行补氨作业后,操作人员将剩余氨水直接倒入氨库围堰内,造成氨挥发。

可工厂负责人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说,“没事儿,先让氨的味道散一散。然后你们再进去。”

氨属于易燃易爆危险品,必须得到有效处置。然而负责人并不知道,没有消防水的冲洗,氨的浓度是无法降低的。

183B6


此时,刺鼻的氨已经把穆斌的眼睛熏得通红。千钧一发之际,他没有慌乱,镇定地和同事指导工厂降低氨浓度、并实时监测数据变化。当天上午11:50,氨区氨浓度报警仪值恢复为0,氨浓度降为0。同时,在辖区单位的要求下,企业也得到及时整改。

回到家后,穆斌并没有停歇。他说,“当时我们发现这家涉氨企业明显缺乏对环境应急相关知识的了解,而且存在这样问题的企业不止这一家,重点行业的应急工作规范亟待解决。”

以此为突破点,针对重点行业,应急中心陆续制订了《北京市突发环境事件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指南(涉氨)》(试行)、《北京市突发环境事件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指南(涉重单位)》(试行)。

今年防灾减灾日,应急中心走进社区公园,将环境安全知识带给公众。一位好奇的市民穿上了防护服,厚重的防护服下,市民艰难地向穆斌竖起了大拇指,“辛苦你了,小伙子!”

穆斌腼腆一笑,谁会想到,眼前这个一身书卷气的年轻人,一直战斗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守卫着北京!守护着我们!

相关推荐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