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
转发
治理京冀交界的这个污水大坑,有招儿了!

在房山区韩村河镇五侯村和涿州市东仙坡镇北务村交界处,有一处占地面积超过20000平方米、深度超过20米、装有45万多吨污水的大坑,形成多年一直难有解决良策。今年,房涿两地将通过联防联控机制,共同净化水质并提升周边环境。

5月14日,记者跟随房山区生态环境局、涿州生态环境局的主要领导,韩村河镇、东仙坡镇主要领导一同来到污水坑边。放眼望去,坑内水体有些泛红,阵阵恶臭随微风出来,水面上还有成片成片的白色垃圾漂浮摆动。见此情景,房涿两地工作人员无不皱紧了眉头。

这处污水坑怎么形成的?据了解,该地块曾有一处砖厂,持续多年的挖土烧砖形成了大坑,砖厂在2015年前后因为产业转型关闭后,大坑逐渐因为雨水聚集变成了水坑。而这水坑又恰巧处于京冀交界处,两地环保部门在界线认定上曾存在分歧,导致形成了监管盲区,“曾有市民反映,周边的造纸厂、废旧塑料清洗厂向坑内偷排污水,但经过两地沟通协调和联合检查,并非发现排污口。”工作人员说。

站在坑边,房涿两地工作人员进行了现场会。自从去年两地建立信息共享、数据共享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后,这样的会已经开了好几次。两地工作人员也都脸熟,“过去,想见一面不容易,需要上级部门牵头,层层传达。”

“房涿一家人,希望我们放下分歧,共同治理生态环境。这次咱们一起细化治理方案,把问题聊透。”房山区工作人员开门见山,对面的涿州市工作人员频频点头,“这一定要形成初步方案!”

工作人员语速很快,会议节奏也很快,因为前期沟通过多次,现场会只进行了不到一小时就议定了初步治理方案——房涿两地既讲分工也有合作,房山区将在坑边建立每天可处理800吨污水的临时处理设施,将污水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排入就近的牤牛河,后续计划将大坑填平,通过植树造林建设生态公园,为两地居民提供绝佳的休憩场所;涿州市将严查水坑附近的石材加工厂、砂石厂等企业的环保资质,杜绝污水直排、扬尘污染等现象发生,在交界地带营造良好的水环境和大气环境。双方将保持密切沟通,每半年举行一次联合执法。如果进展顺利,大约两年后,这处污水坑将焕然一新。

房山区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王开成介绍,建立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后,房涿两地以京冀交界地区多个乡镇为重点区域,以扬尘污染防治、重型柴油车管控、散乱污企业清理整治为重点内容,将进一步加大环境监察综合执法力度,严肃考核问责,全面推动区域环境质量整体改善。

相关推荐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