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京环之声
- 2021年01月11日
各区一周生态环境快讯
点击各区文章标题即可阅读原文哦~
东城区
2020年东城区统筹推进移动污染源监管工作,各部门共同发力,综合施策,多措并举,顺利完成东城区移动源年度监管任务,实现空气质量的逐年提升,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
西城区
2020年,西城区聚焦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攻坚克难,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人民群众幸福感显著提升。
朝阳区
2020年,朝阳区在全面落实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聚焦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各项任务顺利推进,各项任务和指标均已完成,细颗粒物(PM2.5)累计平均浓度为39微克/立方米,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
海淀区
2020年,海淀区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继续下降,达到36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连续六年保持城六区最优,全年优良天数292天,位居全市第二,实现了“十三五”规划目标,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圆满收官!
丰台区
2020年,丰台区细颗粒物(PM2.5)累计浓度36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4.3%,累计浓度和同比改善率均居城六区第一,空气质量改善取得标志性、历史性突破。
石景山区
2020年,石景山区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为3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首次动态进入“30+”,为有监测记录以来最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76%,“十三五”规划蓝天保卫战任务圆满收官。
门头沟区
2020年,门头沟区细颗粒物(PM2.5)等四项主要污染物浓度同比均明显下降,达到2013年以来历史同期最低水平。其中,PM2.5年均浓度为32微克/立方米,全市总排名第4,连续10个月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房山区
2020年,房山区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为35微克/立方米,人民群众蓝天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圆满收官。
大兴区
大兴区生态环境局精细部署,推进落实“五强化”,聚焦移动源污染,狠抓移动源监管,捍卫最美大兴蓝。
通州区
通州区在重点路段安装固定式尾气遥感监测系统重点筛查柴油车和高排放汽油车,实现对机动车尾气排放数据的采集、发现并治理高污染排放车辆。2020年全年共向北京市机动车中心平台推送超标柴油车4723辆。
平谷区
2020年,平谷区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圆满完成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任务目标,实现“十三五”规划完美收官,人民群众蓝天获得感和幸福感持续增强。
顺义区
2020年,顺义区空气质量改善创历史最优水平,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达到国家二级标准(35微克/立方米),其他三项污染物均创新低,蓝天白云成为了顺义宜居的新常态。
昌平区
2020年,昌平区空气质量改善取得标志性、历史性突破,四项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均创历史同期最低且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其中,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为33微克/立方米。
密云区
2020年,密云区聚焦扬尘、重车、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等重点领域,深化“一微克”攻坚行动,全力打好蓝天保卫战。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为2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7%,全市范围内PM2.5浓度率先实现“2”开头。
怀柔区
2020年,怀柔区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29微克/立方米,突破“30”整数关口,在全市范围内率先进入“20+”,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数据。
延庆区
2020年,延庆区全面推进蓝天保卫战,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31微克/立方米,率先实现PM2.5、PM10、SO2、O3、NO2、CO六项主要污染物全部达标。
-
Vlog | 城市生活污水是如何净化处理的?2021年04月20日
-
一图读懂 | 关于碳中和,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了2021年04月20日
-
借他山之石,促精准治霾2021年04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