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
转发
夏堃堡:环境“外交官”

人物介绍

夏堃堡,曾任原国家环境保护局国际合作司司长,中国常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副代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首任驻华代表等职。2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我国的环境外交以及全球环境保护事业。

夏堃堡在肯尼亚度过了难忘的7年时光。

1986至1996年,是我国环保事业蓬勃发展的一个时期,也是环保国际合作和环境外交迅速发展的时期。在这期间,夏堃堡与同事们一起,开展了大量国际合作和环境外交活动。

说起夏堃堡,其中最惹人注意的身份就是环境外交家了。

在人们印象中,外交官总是西装革履、风度翩翩;而在外交谈判中,外交官们唇枪舌剑、雄辩滔滔,十分光鲜。

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外交谈判其实非常辛苦,谈判各方都肩负着自己国家的利益,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往往很难达成一致。所以,光鲜外表下掩藏的是对脑力和体力的双重考验。

至于国际上的环境外交谈判,每当谈判陷入僵局的时候,还必须克服会议持续到深夜的辛苦,并且做好第二天一早继续投入紧张激烈谈判中的准备,直到谈判取得结果。

此中的辛苦,夏堃堡深有体会。

1992年6月,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环境史上一次里程碑式的会议——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夏堃堡参加了会议的整个筹备过程。 让他至今记忆犹新的是筹委会第四次会议。

“这是一次关键的会议。”夏堃堡回忆说。当时,外交部副部长刘华秋率团与会,国家环保局副局长张坤民任副团长。

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一些实质性问题上仍存在着不小的分歧,这也是四次会议中最艰难的一次。为了大家都能达成共识,会议建立了许多小组,就南北双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磋商,各地区集团也频频开会协调立场。

夏堃堡说:“当时,我们的观点是在全球环境问题上,发达国家必须负主要责任,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新的和额外的资金,并以优惠和减让性条件转让有益于环境的技术。”

为了达成我们的立场,夏堃堡和中国代表团其他成员忙得连续好几个晚上没睡好觉。

但是,在那样紧张疲惫的情况下,夏堃堡依然清晰记得周总理说过的“外交授权有限,要慎之又慎”。他提醒自己“上了国际谈判的舞台,你代表的就是国家,是13亿人民,再小心谨慎都不为过,脑子里得时刻绷着一根弦”。

最终,通过各方共同努力,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里约宣言》和《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的文件草案,发展中国家坚持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等原则得到了反映。

尽管一周的会议下来,每个人都疲惫不堪。但是,对夏堃堡和他的同事们来说,能够在国际谈判中维护自己国家的利益,能够对会议成果的取得做出自己哪怕一点点的贡献,才是最让大家激动和欣慰的。

如今,国合会已走过20年,并成为环境与发展领域中外高层人士与权威专家组成的高级国际咨询机构,为促进中国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谈起夏堃堡在联合国的作用,用纽带来比喻再恰当不过了。正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特普菲尔所说,“堃堡先生是破冰船,是最好的大使。”

1996年9月,夏堃堡被任命为中国常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副代表,赴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任职。在这片美丽而神奇的非洲大陆上,夏堃堡度过了充实而难忘的7个年头.1997年初,环境署召开第19届理事会。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关于环境署理事机构的问题上产生了严重分歧,会议不得不休会。同年4月复会后,为了解决南北分歧,夏堃堡试着提出了一个方案,没想到被各国接受,推动了环境署部长和官员高级委员会的成立。不仅如此,夏堃堡还作为会议主席挑选的“主席之友”成员之一,参与起草了会议将要通过的关于环境署作用和任务的《内罗毕宣言》。夏堃堡的工作能力得到了会议主席和秘书处成员的赞扬。

由于一系列出色的表现,他被誉为“来自发展中国家的高明人士”。不久,夏堃堡当选联合国环境署常驻代表委员会副主席,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当选此职。

1998年,我国长江、松花江、嫩江流域暴发特大洪水,夏堃堡时刻关注灾情,想着自己能为祖国做些什么。

这时,环境署和联合国人居中心决定派考察团对我国水灾危害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考察团在实地考察后,建议环境署和人居中心对中国提供技术援助,“长江流域洪水成灾因素综合治理”项目应运而生。而夏堃堡,被任命为环境署首任环境应急协调员,负责这个项目的具体实施工作。

他就和国家环保总局一道,组织起了由中外专家组成的专家工作组。几次技术研讨之后,中外专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减灾政策和技术方案,并将合作研究成果汇编成书,以中英两种文字出版。结合夏堃堡同期领导的“长江流域自然保护和洪水控制全球环境基金项目”,对我国乃至其他受洪水危害的发展中国家的减灾工作,发挥了有益的作用。

夏堃堡出色的工作能力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2001年9月,环境署设立了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支持的能力建设部,夏堃堡被任命为该部首任主任。

对于夏堃堡在联合国环境署的工作,特普菲尔曾说:“堃堡先生是破冰船,是最好的大使。”

夏堃堡却谦虚地说:“说我是破冰船,有两层意思:第一,在这之前,环境署在世界上只有地区办事处,没有国家办事处,我建立了环境署在世界上的第一个国家代表处,这对环境署来说是个突破;第二,在北京有20多个联合国机构设有驻华代表处,各代表处的领导人都是外国人,我是唯一的例外

“当然,说我是‘大使’,只是个比喻,我从来没有当过大使。”夏堃堡补充说。

2003年5月,夏堃堡离开工作和生活了7年的肯尼亚,回到北京。然而,在肯尼亚的经历却永生难忘。“这些都是我一生中不可磨灭的绿色记忆。”

相关推荐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