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 ( 2013 - 2017 ) 一起走过的日子
LOADING
1 /22

向PM2.5宣战

2013年

为落实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发布实施《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以PM2.5为重点,进行大气污染防治,共分解84项重点任务,由各部门、各区县分别制定本领域清洁空气行动计划。2013年9月17日,召开首都大气污染防治动员大会,进行全面动员和部署。

2 /22

重典治霾

2013年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和市政府多次组织人大代表和相关部门进企业、到基层调研、召开20多次座谈会、论证会,让群众积极建言、专家倾力献策,经科学论证、反复修改、审议,制定《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对大气违法行为,制定了有史以来最严厉的惩罚措施,为新阶段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律制度支撑

3 /22

APEC蓝

2014年

APEC领导人会议周(2014年11月5日-11日)空气清新质量优良、天天蓝天白云,“APEC蓝”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APEC蓝”从最初出现寓意为对美好而短暂事物的憧憬,现已成为了我们建设“美丽北京”形象的奋斗目标

4 /22

人努力天帮忙

2014年

短期看,北京的蓝天,仍受制于“先天不利”的地理条件、远超负荷的排放总量,气候因素举足轻重,但长远看,大气治理的“天人角力”,人越重,天越轻,人越努力,天越帮忙。铁腕治污,强力减排,久久为功,才能告别“空气靠天气”“蓝天等风吹”的日子

5 /22

铁腕治污

2014年

2014年3月1日凌晨,随着“零点行动”的启动,拉开了《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实施的大幕,明确了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的责任,构建了全社会共同治理的大气污染治理新模式,严格了法律责任,为“铁腕治污”提供了有力的法律利器

6 /22

源解析

2014年

2014年4月,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发布PM2.5来源解析:北京市PM2.5主要成分为有机物、硝酸盐、硫酸盐、地壳元素和铵盐等。全年PM2.5来源中区域传输贡献约占28-36%,本地污染排放贡献占64-72%。在本地污染贡献中,机动车、燃煤、工业生产、扬尘为主要来源,分别占31.1%、22.4%、18.1%和14.3%,餐饮、汽车修理、畜禽养殖、建筑涂装等其他排放约占PM2.5的14.1%

7 /22

告别黄标车

2014年

北京在全国率先解决黄标车问题,预计到今年底全年淘汰45万辆老旧机动车。从2011年后至今,已淘汰的139万辆老旧机动车可实现氮氧化物年均减排4%(截至2014年底)

8 /22

无煤化

2014年

2014年,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率先实现“无煤化”,全市燃煤消耗总量首次降到2千万吨以下。首座大型燃煤电厂关停,锅炉“煤改气”共计6595蒸吨,超额完成5400蒸吨的改造任务

9 /22

淘汰升级

2014年

2014年,全年淘汰退出污染企业392家,完成清洁生产审核96家,实施环保技术改造116项,实现减排挥发性有机物1.6万吨

10 /22

权威发布

2014年

2014年,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在其官方网站实时发布35个监测子站的细颗粒物(PM2.5)、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一氧化碳和臭氧等6项污染物浓度信息,并每小时实时更新,同时发布空气质量指数(AQI)、空气质量预报、健康影响与防护提示等信息,是全国发布数据站点数量最多的城市。遇极端不利情况,有可能发生空气重污染,及时向社会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公众科学应对

11 /22

协同共治

2014年

“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是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内心的期盼,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长期发展战略,作为“三大突破”之一,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全面扎实推进。为实现上述目标,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携手一道,共同努力,区域共治,取得良好成效

12 /22

清新过年

2014年

2014年春节前夕,50多名环保志愿者自发组织的“清新过年、少放烟花”快闪活动在西单大悦城上演,“清新过年”带来了公众参与新气象,北京市民踊跃参与绿色监督、绿色传播等各类环保活动。公众参与已成为北京大气污染治理最大的动力,是实现大气治理目标最重要的依靠力量

13 /22

“ 史上最严”环保法

2015年

2015年1月1日,新修订的被称作“史上最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正式实施。修订后的环保法强化了企业污染防治责任,加大了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法律制裁,明确了按日连续处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移送拘留等措施手段,为环保部门加强监察执法力度提供了法律武器

14 /22

红色预警

2015年

2015年12月8日7时至10日12时,12月19日7时至12月22日24时,北京市分别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在两次红色预警期间,严格执行《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挥发性有机物(VOC)等主要污染物平均减排量达到30%左右

15 /22

北京蓝

2015年

2015年,北京环保局公开晒出“蓝天清单”。全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186天,占全年天数的51%,较2014年增加14天。PM2.5等四项主要污染物浓度继续保持下降趋势,其中二氧化硫(SO2)降幅最大,与2014年相比,SO2、NO2、PM10、PM2.5年均浓度分别下降38.1%、11.8%、12.3%、6.2%

16 /22

去煤化

2015年

2015年北京市燃煤消费总量减到1200万吨左右,超额完成了全年燃煤消费总量控制在1500万吨以内的工作目标。共减少污染物排放量烟尘约6764吨、二氧化硫约17251吨、氮氧化物约11054吨

17 /22

“特京五”柴油车标准

2015年

国务院批准北京市自2015年6月1日起重型柴油车全面实施“国五”排放标准,成为全国首个全面实施“国五”排放标准的城市,被部分企业解读为“京五标准”。2016年1月1日起,市行政区域内使用的新增重型柴油车应选用安装壁流式颗粒捕集器,这个标准被部分企业解读为“特京五”

18 /22

排污透明

2015年

2015年底,北京上线新平台,覆盖各重点排污单位,企业自主填报污染物排放检测数据,公众可及时、便捷查询。平台以专栏的形式布设在北京环保公众网(京环之声网)的主页上,每一个市民都可以随时登录访问

19 /22

区域协同共治

2015年

2015年,建立京津冀环境执法联动工作机制。制定定期会商、联动执法、联合检查、联合后督察、信息共享等5项工作制度,三地逐步形成有部署、有行动、有标准,相互支持、共同配合的环境监察执法有利局面。三地PM2.5、PM10、SO2和NO2浓度分别同比下降17.5%、16.8%、27.1%和5.1%。空气重污染天数明显减少

20 /22

“对标”全球

2015年

截至2015年底,北京市拥有地方环保标准61项,部分已达国际先进水平。借鉴全球经验,北京广泛吸纳各国治理大气污染的宝贵经验,引进先进技术,开展学术交流。中国首都大气污染治理的长期艰苦历程,也得到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评估肯定,“值得与其他快速发展的城市分享”

21 /22

严控VOC

2015年

2015年,北京市发布实施了6项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分别针对木质家具制造业、印刷业、炼油与石化等行业以及其他涉及工业涂装工序的企业提出了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重点控制VOC排放,2015年全市工业领域各行业共减排VOC 1.5万吨

22 /22

全民参与

2015年

2015年,全市累计400万市民参与各类系列环保公益活动。2万余名中小学生参加“我爱地球妈妈”中小学生环保演讲比赛,10万余名高校师生直接参与第十一届首都高校环境文化季。更多市民从绿色出行、绿色餐饮,节约一度电、一滴水开始,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