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针对环境治理用了‘出重拳’、‘向污染宣战’的提法,非常给力。我们每个人都要积极行动起来,建设生态文明的美好家园。”党中央、国务院铁腕治污的决心与魄力,引起天津代表的热议,大家从完善立法保障、建立联动机制、企业节能环保、强化管理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各自的建议——
“按日计罚”应列入《大气污染防治法》
市环保局总工程师包景岭代表向记者表示,建议修订现行《大气污染防治法》,进一步细化政府和部门职责,并确立目标责任制和考评制度,确保大气污染防治政策、措施的落实。同时,将区域联防联控、总量控制、预警应急等相关机制,从法律上、制度上固定下来,为工作开展提供法律依据。
“按日计罚制度是对主观恶性强、持续时间长的超标排污等环境违法行为的有效惩罚措施。”包景岭向记者举例说,他曾到某家大企业检查脱硫除尘设备运行状况,企业负责人给他算了一笔账:每年运行环保处理设施,成本约3000多万元,但任凭环保部门查处罚款的话,每月按照最高上限20万元计算,一年也就240万元。“守法与违法成本比例,超过了‘十比一’!”包景岭说,对于限期整改、逾期未改或未完成整改的环境违法行为,应该按照上限实施按日累积罚款,同样重新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时应列入“按日计罚”的表述。“不能让污染者牵着鼻子走!”他还建议推广实施企业排污差别化梯级收费方法,实现排放浓度越低,收费率越低的目标,以有效提高企业治污积极性。
建立治污通报制度共享环保数据
市水利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周潮洪代表说:“水环境污染最终体现在水中,但是绝大部分根源却来自岸上和管网中。”她介绍,目前对小企业污染源的管理比较分散,由于人力物力财力等多重因素,环保部门只对大的点源进行管理,而中小企业面多源广,排水户具体数目不清、排水去向不明,监管难度很大。污染防治不是某个或某几个部门的事,而是全社会的责任。应建立定期通报制度,各部门通报彼此治污进展、发展计划和属地企业项目信息等,促进互相理解、互相了解、互相合作,实现数据共享,为水环境治理的共同目标而努力。
企业决不与民争水
中石化天津分公司总经理朱建民代表介绍:“我们以先进技术发展循环经济,创新绿色生产,决不与民争水。”目前工业水重复利用率98%,加工吨油耗水降至0.35吨/吨,进入行业领先水平。天津大乙烯项目成为我国第一个只“喝”淡化海水的大型乙烯项目,每年节约近4000万吨淡水。两套总能力26万吨/年的硫磺回收装置,对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硫化氢进行回收,硫回收率达到了99.9%以上,拥有中国石化首套采用薄层工艺的1万吨/年污泥干化装置,经装置处理后的干化污泥可合规处理。朱建民透露,天津石化将按照“美丽天津·一号工程”和中国石化“碧水蓝天”环保治理行动部署,投资5.7亿元实施20个环保治理项目,全力改善环境质量。
清水河道,狠抓“三个不放松”
宁河县委书记李树起代表说:“我们以‘美丽宁河·一号工程’为抓手,启动实施了清水河道行动。”全县将狠抓河道综合治理、城乡污水处理、长效管理机制“三个不放松”,让河水美起来、活起来。启动蓟运河宁河城区段治理改道等河道综合整治,加快实施县污水处理厂二期配套管网、现代产业区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潘庄工业区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实现污水处理设施在城镇、园区的全覆盖。同时,全面推行县乡两级河长负责制,选聘123名河道保洁员、70名社会义务监督员,对全县17条一、二级河道实施日常维护保洁,确保水环境持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