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消说,我们现在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蓄势待发,准备一次超越。
一次对自我的全面超越。
这是需要很大勇气的。因为在不知不觉间,许多人竟已沦为经济的奴隶。
科学发展观、对GDP和干部政绩的重新评价成了今年“两会”上人们议论的焦点。从政府官员到专家学者,都在深刻反思着这些问题。虽然探讨的角度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过去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造成的社会失衡、资源匮乏及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成了今后发展的附骨之痈,让每一个人都感到了疼。
虽然我们一直在追求经济的发展,试图通过经济增长改变生活。而现实却给了我们残酷的一击:片面的经济增长和发展已让我们不堪重负,而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也远远低于他们的期望值。
人和经济到底谁是主动的,谁是被动的。听起来,似乎是个很教人莫名其妙的问题。但答案却出乎意料地简单:当然人是主动的。经济发展是为了人,为了让人生活得更健康、更富足。但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固守着一个传统,在这个传统中,只要经济增长了,我们就是胜利者。于是,GDP的升降涨落牵动着许多人的神经,让他们为之时喜时忧。
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因为我们的评价体系存在致命的缺陷,这样的缺陷导致我们在评价成绩的时候痴痴地盯住了无生气的经济数据,却忽略了发展的目的。比如过去的科举式教育,单单地看了分数,就判定了学生的优劣,管他是不是真的掌握了知识,更不理会这知识今后能否成为他改善和提高自己的养分。于是,GDP一直让我们醺醺然,一直让我们昏昏然。一个地方GDP数据上去了,别人会竖起大拇指,道一声:“牛”。但此“牛”不是“真牛”,实际上,我们成了被经济牵着鼻子走的牛。
这样的评价体系和发展方式,让我们在经济面前缩手缩脚,甚至有不少人已习惯了这种束缚,安心地做起了“甘对赵老爷卑躬屈膝的阿Q”。
下一步,我们恐怕就得认认真真地把自己解放出来了。
想超越就得挣脱过去的枷锁,会有些疼,忍住了,别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