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白洋淀真的“渴”了

2004年02月18日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本站2月18日讯 (记者 唐瑾 靳怀堾 郎志钦 祝丽敏) 白洋淀叶绿花香、水秀人灵,河网密布、洼淀星罗、禽鸟聚集,著名作家孙犁笔下的《荷花淀》美景令几代人倾倒。记者能感受一下“汪洋浩渺,势连天际”到白洋淀美景自然是一大幸事。2月14日,记者团一行乘车在白洋淀“千里堤”上穿行,干涸的航道、枯萎的芦苇、懒洋洋卧在沟汊间小水塘中的鸭子不时从窗前滑过,记者不禁心酸的问:这就是享有“华北明珠”美誉的白洋淀吗?

白洋淀曾以风景秀丽著称于世。在水量充沛的情况下,水域间苇田星罗棋布,又嵌有台地和村庄,形成特有的河、淀相接,沟壕纵横,田、园交错的自然景观,一年四季,景随时移,“春季青芦吐翠,夏季红莲出水,秋天芦苇金黄,冬季泊似碧玉” ,享有“华北明珠”之美誉。在这里可以乘汽艇或木船,穿行于纵横交错的芦苇丛中;可以摇橹荷田,观荷赏莲;可以体验渔家生活,垂钓捕鱼,品尝水鲜,令人乐不思归。

同时,白洋淀是华北平原少有的内陆淡水湖,总面积366平方公里,由143个大小不等的淀、泊组成,其中因白洋淀面积最大故而得名。水面宽阔的白洋淀是淀区人民生产和生活的家园,素有“日进斗金”“四季皆秋”“北方鱼米之乡”的美称。淀内水域间有苇田169万亩,盛产鱼、虾、蟹、贝、禽、蛋、苇、藕、菱、芡实等多种水产品,仅白洋淀年产苇席700万吨,占全国总量的40%,白洋淀淡水鱼类多达17科54种,1955年最高产量8850吨。鱼苇生产是33个水区村63万人的主要经济来源。白洋淀还是各种水生动植物繁衍生息的天堂。据有关资料显示,淀内有水生动植物47种;鱼类54种;哺乳动物14种,鸟类192种,有国家级保护鸟类187种,包括大小天鹅、灰鹳、雕枭、白鹭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浮游植物9门、142属、406种、27变种;底栖植物38种,被誉为“生物资源和野生动物种群的基因库”。

如今的白洋淀伤痕累累,干淀是其最大的伤痛。海河流域是资源性缺水地区,干旱缺水一直是制约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性因素,并由此造成了严重的水生态环境危机,白洋淀问题就是其中一个缩影。历史上自明朝以来干淀的情况并不多见,据1517-1948年的400多年间,白洋淀曾发生过4-5次。但建国后的1966-1988年间受自然和人为多种因素影响,白洋淀先后发生过6次持续时间不同的干淀情况。最严重的是1983年汛后至1988年8月连续5年干淀,在干淀的5年时间里,以捕鱼为生的渔民只能弃船登岸,以种植农作物为生,白洋淀里拖拉机来来往往,穿梭不息。干淀后“华北之肾”白洋淀湿地一度大面积萎缩,大大降低了其调节气候、调蓄洪水、净化水体、提供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和作为生物基因库的功能。从1992年起河北省曾先后10次从上游的西大洋、王快等水库向白洋淀补水,共补水约8亿立方米。截至目前,白洋淀再次告急,白洋淀水位已降至3.9米以下,远远低于6.5米的干淀警戒水位。如果不采取应急补水措施,在相隔15年之后白洋淀将再次陷入彻底干涸的严重困境,并将基本丧失原有的生态功能,同时淀区内16万群众的生产生活将受到严重影响。

关闭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共0条 每页条 0/0 
  
 
  • 微信公众号
  • 京环之声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