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清——心中有环保 环保无小事

2012年10月25日

2011年6月,海清赴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参加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新华社非洲总分社共同主办的“明月行动—关爱非洲”大型环保公益活动。活动中,海清走进马萨雷贫民窟的“姆赛多—北京小学”,参与爱心捐赠及植树活动,并代表中国在联合国用英文进行演讲。

白T恤、牛仔裤,架着黑框眼镜的海清,具有成熟稳重的个人气质、亲切的公众形象和真诚的感召力。凭借若干荧屏中“媳妇”形象走红的海清,在普通百姓中有着特别的亲和力。

由于阳光向上的亲和形象,海清被乐施会邀请担任乐施大使。她的足迹也一步步地前行在环保路上。2011年5月她参加乐施会在甘肃靖远县的气候变化适应视角的扶贫项目活动。在那里,气候变化对贫困农村产生的影响深深地触动了她。

海清说:“也许这些农民并不了解气候变化、气候灾害和极端天气,但事实证明,在过去的几年里,他们的庄稼收成都不好,几乎难以维持生存。”

正是因为这次探访,海清意识到气候变化不再是一个遥远的议题,而是一个已经开始影响到千百万人的迫切问题。她也更加意识到自己作为公众人物担负的责任。

而德班之行最让海清难忘之处,是她有生以来第一次用英文演讲,实际上,大会现场有同声传译,海清并不是一定要用英文做演讲。但她执意而为。有人问她为什么?她说:“我用英文发言,是因为语言的重要性。我要让世界各国的嘉宾听到我真正的声音,我要用我的声音将贫困人的心声传递给世界,这样才有感染力。”

在气候大会之余,海清又参加了声势浩大的“穿越非洲希望大篷车”活动。在交流活动中,海清对妇女倾注了特别的关注。她说:“我意识到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穷人是最直接的受害者,因为他们靠天吃饭。而妇女又是贫穷人中的弱势群体,所以更加需要关注。”

来自非洲肯尼亚的一位渔民代表说:“我们十分感动,因为从来没有人关注过我们。海清能够来到这里,倾听我们的声音,对我们是极大的鼓励。”

在《双面胶》、《王贵与安娜》、《蜗居》、《媳妇的美好时代》等电视剧中演绎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女性形象的海清,获得了中国最美50人颁奖之“亲切美”称号。亲切的海清,受童话小说《慈善巨人》的影响,心中也装着一个善良的“巨人”,时时不忘做公益,促慈善,做环保。

世博会期间,她受邀现身上海世博会,积极宣传环保;在拍摄“低碳生活,少用电梯”公益宣传片时,海清身着自己出镜率极高的牛仔服,以实际行动倡导低碳环保;作为联合国环保大使的她还远赴非洲拍摄了一组原生态公益写真。片中海清置身原始大草原,与斑马、鸵鸟等野生动物亲密互动,更与豹共舞,以此来呼吁大家关注濒临物种、保护生态平衡。

环保不怕小,只要持之以恒。海清称,在日常生活中她也会尽可能地注意环保和低碳,比如平时尽可能走楼梯;尽量携带水杯,减少使用一次性纸杯;购买大包装产品,少买或不买小包装以及过度包装的产品;去超市购物常带环保购物袋,不用塑料袋;购买环保产品或是那些在生产过程中注重减少能源消耗,对环境保护做出贡献的优质产品。

她说:“应对气候变化就是从这一点一滴做起,因为我们在享受生活的同时也在不停地给我们的地球制造麻烦。我的理念是希望能够减少新的麻烦。”

关闭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共0条 每页条 0/0 
  
 
  • 微信公众号
  • 京环之声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