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活动 > 正文

两年发现公益诉讼线索317件

2017年09月19日 来源:法制日报

记者从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全面开展公益诉讼工作会上了解到,北京试点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两年来,已发现公益诉讼案件线索317件,覆盖所有授权领域。其中办理诉前程序案件73件,提起公益诉讼案件17件,促使380余亩耕地复垦,关停和整治环境污染企业66家,保护和收回国家所有资产和权益价值886万元,累计要求民事公益诉讼被告承担修复环境费用近1000万元,为全面开展公益诉讼工作积累了案件样本。 

据了解,北京专门成立全市检察机关公益诉讼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提起公益诉讼主打“生态保护牌”,部署开展了土壤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治理等专项活动。今年6月底,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四分院对北京多彩联艺国际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喷漆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废气污染大气环境一案,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同时提出财产保全申请,成为北京首例大气污染民事公益诉讼案件。  

据介绍,北京检察机关积极与市政府法制办、环保、规土、住建、食药监、园林绿化、水务等行政部门开展常态化沟通,通过个案办理推动行政机关查找问题根源,建立长效机制,解决一类问题。探索形成了诉前程序为主导、提起诉讼为后盾的公益诉讼案件办理格局。两年间,检察机关的检察建议做到认定事实和法律适用准确率、被监督行政机关按时有效回复率和整改启动率三个100%。  

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工要求,全市行政机关要切实配合检察机关推进公益诉讼工作,抓紧完善公益诉讼中的“两法衔接”工作机制。北京市检察院检察长敬大力表示,北京全市检察机关将进一步增强实施公益诉讼制度的积极性、主动性,依据法定范围突出办案重点,创新案件线索摸排机制,充分发挥诉前程序功能,依法审慎提起公益诉讼。

关闭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共0条 每页条 0/0 
  
 
  • 微信公众号
  • 京环之声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