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上讲堂 > 正文

【看点】黑鹳河畔上演“非诚勿扰”,让这种“单身鸟”怎么看?

2020年12月16日 来源:水润京华

眼下正值候鸟迁徙的季节

咱北京作为

重要的休憩“中转站”

河湖生态环境日益变好

吸引了大批“小精灵”驻足

undefined

这些鸟儿有的结成“大部队”

来河边觅食

也有习惯独来独往的“稀罕鸟”

甚至还有不惧严寒

在河边上演“非诚勿扰”相亲的

这么热闹的场景

快和小水一起来看看!

黑鹳

不惧严寒忙着相亲

以下视频来源于    都视频原创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清晨太阳刚刚升起,拒马河尚未结冰的水面上雾气蒙蒙。两三只、四五只、六七只……一群黑色大鸟陆续降落水面,它们来回穿梭互相介绍,有的忙着梳理羽毛,似乎是在“装扮”。

“17只!相亲大会开始了!”

河边的芦苇荡里,北京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的队员们有些激动。他们从凌晨3点多就进入掩体蹲守,见鸟群热闹起来,他们赶紧扶好相机开始监测拍摄,此时气温只有零下8℃。原来,拒马河畔的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黑鹳开始进入相亲阶段了。“相亲大会”将持续到明年2月。这时的黑鹳最注重梳洗打扮,也最漂亮。

镜头中,有的黑鹳在引吭高歌,展示自己的与众不同;有的为了争抢异性跟“情敌”发生争斗;有的相亲成功,含情脉脉地站在一起……这些大自然的精灵,给冬天的拒马河增添了灵气。

北京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站长李理介绍:“一直到明年2月,都可以看到集群的黑鹳。现在相亲刚刚开始,再等一个月左右就进入发情期。到明年3月初就开始修复巢穴,3月中下旬产蛋,4月就孵化小鸟了。”

黑豹队员在掩体中拍摄

从2000年开始在拒马河边保护黑鹳以来,这是队员们第一次拍到如此大规模的黑鹳相亲场面。今年受疫情影响,河边人少了,黑鹳也敢大规模聚集了。20年前,拒马河边只有三五只黑鹳,如今高峰时已达70只左右。黑鹳还从房山扩散到门头沟、大兴、海淀等区,北京市的黑鹳已达上百只。

鹮嘴鹬

罕见现身清水河畔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最近,不少摄影爱好者聚在密云清水河畔朱暖路上,他们都在寻找一只“稀罕”鸟——鹮嘴鹬。这种鸟号称鸻科中最美的鸟。

下午一点半左右,清水河桥附近已经有几位手持单反的鸟友在荒草中寻找鹮嘴鹬。

“今天早上有人拍到了,就一只,不一会儿就飞走了,现在还没出现!”

没过几分钟,伴随着一声尖锐的“怪”叫,一只大鸟落在河水中,“咔咔咔……”快门声此起彼伏。

众人期待的鹮嘴鹬出现了!

这只大鸟体长约40厘米,羽毛呈灰、黑、白三色,一道黑白横带将灰色的上胸与白色的腹部隔开,红色的弯嘴和眼睛在光照下显得尤为漂亮。只见它双脚插在浅水中一动不动。

“大家轻点!”

一位鸟友轻声提示。鹮嘴鹬很警觉,遇到特殊响动就保持不动,等没有危险时再觅食。

对此,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研究员郭耕表示,鹮嘴鹬在北京只有零星记载,是北京的留鸟,出没在京郊山区浅滩、小溪中。在房山拒马河、密云清水河及开发前的延庆白河峡谷等地都发现过。

郭耕说:“说它罕见并不为过。鹮嘴鹬分布地狭窄,加上其保护色与鹅卵石类似,外行人难得一见。”

鹮嘴鹬对环境要求非常高,是生态指示性鸟种,喜欢清澈且有生物的溪流,否则难以生存。随着京郊生态环境越来越好,鹮嘴鹬这才现身。

为什么只有一只?北京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站长李理介绍,“不合群”是鹮嘴鹬的生活习性,它们喜欢独来独往。据野保队员观测,清水河一带有三四只。

灰鹤

野鸭湖边休整觅食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正值候鸟迁徙的季节,上百只灰鹤光临野鸭湖国家湿地自然保护区栖息觅食。湖面已结了厚厚的一层冰。它们时而梳理羽毛,时而埋头啄食。夕阳西下,鹤群发出鸣叫,忽然扑翅而起,排成“一”字队形盘旋高飞,掠过余晖。

野鸭湖自然湿地保护区是鸟类迁移路线东亚—澳大利亚路线的中转驿站,每年有很多候鸟在这里休憩、补充体力。今年9月底开始,雁鸭类的候鸟便陆续来到野鸭湖,群落数量最多时可达每天两千余只,此次停留的灰鹤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预计最后一批将在明年清明节前后离开野鸭湖。

为了给候鸟迁徙营造好的环境,野鸭湖保护区加强了鸟类疫源疫病监测工作,还增加了巡护保护力量。保护区的不同方向都种着农作物,可以为迁徙的鸟类提供食物。保护区也提醒入园游客,要文明观鸟,不要打扰它们。

北京的冬天

因为这些“小精灵”的驻足

多了一些灵动之美

咱水务人也会再接再厉

促进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让首都河湖一直充满生命力!

undefined

来源:北京日报

关闭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共0条 每页条 0/0 
  
 
  • 微信公众号
  • 京环之声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