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行走中轴 感悟古人生态智慧

2024年06月04日 来源:京环之声

6月3日,生态环境教育进课堂“北京中轴线的生态智慧”系列课程推出了第五讲《畅游北京中轴线 感悟古人生态智慧》课程,本次课程是一期特别的研学课程,邀请北京建筑大学王崇臣教授带领同学们实地走进中轴线,在行走的课堂里感受古人精妙巧思中蕴藏的生态智慧。“京环之声”微博等平台同步推出了线上直播课程,216万公众在线观看。

实地感知中轴线生态智慧

永定门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之所以得名“永定”,是取“永远安定”之意,承载了人们的美好希冀。国槐、白皮松、油松等众多北京本土植物“落户”于此……

被誉为“世界最小城堡”的北海团城,古建筑屋顶倾角的设计、瓦片的精巧运用,可迅速引流排水,避免雨水对房屋造成的损伤。地面倒梯形的青砖铺设、高低起伏的竖井,不仅可以避免雨势过大出现的明显积水,还可以储存雨水更好地滋养植物,实现水资源“自给自足”……

从元大都到明清时期的城市建设,都体现了“依水建城、以水定轴”的思想,经过历代工匠的巧妙营建,“六海映日月,八水绕京华”的格局体系逐渐形成……

研学中王老师为同学们细细讲述中轴线上蕴含的诸多生态智慧,并勉励同学们,美好城市的营造不仅需要古人的智慧,更需要今人的维护。希望同学们能够行动起来,带动家人和伙伴们一起保护北京良好的生态环境。

累计推出5节系列课程

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宣传中心生态环境教育进课堂活动,聚焦中华传统文化,围绕“北京中轴线的生态智慧”主题,在春季开学第一课、世界水日、世界地球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六五环境日期间连续推出了《北京中轴线蕴含的生态智慧》《北京中轴线用水智慧》《北京中轴线古建筑的生态智慧》《北京中轴线雨燕与生物多样性》《畅游北京中轴线 感悟古人生态智慧》共5节课程,至此,“北京中轴线的生态智慧”系列课程也暂时告一段落。


线上线下同步推出

系列课程既有走进学校课堂的现场授课,也有精心拍摄制作的视频课程同步在互联网平台发布。课程的录制形式也多种多样,既有走进演播室的课程录制,也有走进展览馆、古建筑、公园等现场的实景拍摄,还带领学生走进永定门、北海团城、什刹海西海开展实地研学。线上线下课程的同步推出,也带领了更多的同学及社会公众走近北京中轴线,了解历史文化,感悟生态智慧,增强文化自信。


发出畅游中轴线活动倡议

“北京中轴线的生态智慧”系列课程推出后,得到了众多中小学校的持续关注,很多学校一直参与系列课程的学习,并围绕课程主题组织开展了主题班会、手抄报制作、手工制作等活动。此次研学课程的承办学校——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第四小学的同学们还展示分享了自己参与北京中轴线生态研学的所感所悟,学校师生共同发出了《畅游北京中轴线 感悟古人生态智慧》的活动倡议。

点击视频,和同学们一起畅游北京中轴线,感悟古人的生态智慧↓↓↓


     



关闭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共0条 每页条 0/0 
  
 
  • 微信公众号
  • 京环之声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