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区一周生态环境快讯
点击各区文章标题即可阅读原文哦~
东 城
建设气肋式基坑气膜
推动施工绿色化
12月2日,东城区宝华里1号地项目施工现场基坑气膜建成。该项目采用气肋式基坑气膜技术,是全国范围内第一个使用气肋式结构作为基坑覆盖方案的项目,有效解决扬尘、噪音等污染问题,推动施工过程绿色化。


西 城
「数」说执法动态
西城区生态环境局持续落实空气质量改善行动计划,强化大气污染防治科技手段应用,持续加大执法检查力度。11月25日-12月1日,在固定源方面,共检查各类污染源400余家次,其中检查工地和扬尘点位200余家(个),发现扬尘问题40余个;在移动源方面,共检查重型柴油车1500余辆,检查非道路移动机械10台。


朝 阳
开展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系统培训
近日,朝阳区生态环境局组织召开自动监控系统专项培训会。会议全面深入讲解废水、废气自动监控系统的建设规范性、日常维护保养、数据分析技术等内容。执法人员强调:企业要从自身做起,自查自改,坚决杜绝污染源在线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等行为。


海 淀
开展排污许可“三监联动”
推动“一证式”监管
近日,海淀区生态环境局强化排污许可核发监督、执法监管、环境监测“三监”联动,实现从环境准入、执法监管到排污监测的“一证式”全过程监管。组织联合检查组深入了解企业治理措施落实情况,针对核查中发现的问题,现场提出明确的整改要求,指导排污单位及时完成问题整改。


丰 台
源头发力 管控土壤污染风险
丰台区通过管住源头、管住重点、管住风险促进辖区土壤环境可持续发展。开展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隐患排查“回头看”指导帮扶和质量控制工作;通过识别并监测土壤特征污染物,按照不同标准进行风险筛查;深化“疏整促”,对3个关停退出工业企业地块开展土壤污染风险筛查与风险分级工作,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区域高质量发展。

石 景 山
当2024年度流行语遇到环保
“硬控”“松弛感”......石景山区生态环境局通过整理2024年的流行词语,并与环保融合,在结合生态保护环境工作的同时,传递了绿色低碳的环保理念。

门 头 沟
多举措服务持续优化辖区营商环境
门头沟区生态环境局积极深化“放管服”改革,通过优化审批流程,提升环评效能;规范行政执法,提升监管质效;提供精准帮扶,赋能绿色发展,持续优化辖区营商环境。


大 兴
开展宪法宣传周土壤保护普法活动
近日,大兴区生态环境局在生态法治主题公园开展了“法治守护净土 共筑生态大兴”主题的普法宣传活动。现场工作人员通过发放宣传手册、向现场群众讲解案例、开展互动问答游戏,进一步激发了公众保护环境的热情,营造了良好的学法氛围。


平 谷
举办生态文明建设专题研讨班
12月4日-5日,平谷区生态环境局联合区委组织部共同举办生态文明建设专题研讨班,通过“实践+交流”“理论+研讨”等方式,采取主题授课、经验分享、现场教学、交流研讨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教学,为扎实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高水平保护,积极探索“两山”理论转化路径,有力促进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同频共振提供了科学方向。


顺 义
碧水保卫战进入年度收官阶段
近期,顺义区生态环境局根据各属地在开展治水护水工作中,存在的工作难点进行一对一帮扶指导。在全区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顺义区国市考断面1-10月优良水体占比持续保持100%,动态达到市级考核要求,保持历史同期最优水平。


昌 平
积极落实正面清单制度
全力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
昌平区生态环境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通过转变监管理念、优化执法方式等措施,推进差异化监管,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对违法排污严厉打击。通过非现场监管、培训会、第三方专业环保帮扶队等方式,全力推进企业环境管理,提升企业环保合规性。目前已有24家企业纳入正面清单。


延 庆
开展送《宪法》进社区、进商场
法治宣传活动
12月4日,是我国第十一个国家宪法日,今年的主题是: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延庆区生态环境局联合百泉街道、儒林街道围绕主题,开展了送《宪法》进社区、进商场法治宣传活动。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政企联动推进新能源车置换
经开区抓好机动车新能源化这一关键性结构减排措施,推进清洁运输示范区建设。打造新能源车置换标杆。推动班车使用第一大户京东集团置换79辆新能源班车,带动利乐包装等8家企业实现114辆班车新能源化。区内新能源班车比例从2023年70%提升到82%。优化新能源车置换环境。率先推出企业自有车和租赁班车置换为新能源车资金奖励政策,13家企业申报置换22辆新能源车、105辆新能源客车,5家企业制定新能源车置换计划;鼓励企业积极推进新能源车置换工作,中芯国际置换8辆氢能源客车。形成“零排放示范车队”实践。北京兴顺达、中集物流等企业25辆客运班车、9辆货运车全部置换为新能源车,建成客运、货运领域零排放示范车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