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丰台区充分发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导向作用,在生态空间布局优化、生态环境管理、减量增效等方面发力,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01
保护生态空间 优化空间布局
以“三线一单”为执行标尺,识别区域内生态保护红线、生态控制区等重要生态系统,细化更新各类生态空间的管控要求,提升城市生态空间质量,营造良好的生态宜居环境。

积极做好街区控规环评工作,从根源上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今年共计开展13个控规单元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制工作,总用地面积合计8200余公顷,其中分钟寺街道、丰台街道控规环评已取得市级审核批复。

02
筑牢环境质量底线
构建科学有序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

对域内水、大气、土壤、噪声等要素环境质量底线更新细化,测算污染物允许排放量和控制情景,强化三水统筹、碳污协同、部门协调,推进污染防控和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深化“一微克”行动,全市率先建成PM2.5、TSP和VOCs三合一监测平台,构建全区高密度大气环境自动监测网络,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积极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打造科创型“无废园区”建设丰台样板,选取4个村庄、3个社区试点开展“无废乡村”“无废社区”建设。

统筹抓好噪声污染防治工作,完成《丰台区声环境功能区划实施细则》调整,建成4个噪声自动监测点位。

03
严控资源利用上线 全面提质减量增效
全面梳理区域资源禀赋,识别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的资源利用问题,管控能源资源上线目标,完善资源利用管控体系。

深化落实“1+N”碳达峰碳中和制度体系,探索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同步开展碳排放评价,今年1-11月审批涉及碳排放的报告表项目33个,有效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建成全市首个区级水生态实验室,纵深推进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开展地下水重点区环境调查,强化地下水双源管控。强化水资源保护,完善地表水考核办法,强化监测预警,压实属地责任。
04
坚持生态环境准入 发挥政策引领作用
将“三线一单”作为行业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重大项目选址的硬性约束,以环评审批为抓手,严格执行产业准入政策,针对城市运行、高精尖等重点行业,推行环评审批正面清单制度,豁免相关项目环评审批和排污许可手续,打造“生态+营商”双优环境。

培育“生态环保产业圈”,累计纳入生态环保圈企业37家,发布生态环境领域“十大应用场景”,孵化环保产业。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将环保信用评价结果作为固定污染源分级分类监管的重要依据。
下一步
丰台区将进一步强化分区管控与区域环境质量、环评审批、排污许可证等领域的融合,加快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写好成果应用的“后半篇文章”。
来源:丰台生态环境直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