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世界地球日:走进北京城市绿心森林公园 聆听千年大运河的绿色传承故事

2025年04月23日 来源:京环之声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来临之际,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宣传中心生态环境教育进课堂活动走进北京小学通州分校南校区,以“千年大运河的绿色传承——北京城市绿心森林公园”为主题,为同学们开展了一场穿越古今的生态环境教育进课堂活动。课程同步在线上推出了直播课程,275万社会公众观看浏览,共同聆听千年大运河的绿色传承故事。

千年运河奔流不息,连接起南北文化的血脉,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以“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为核心,通过系统性挖掘漕运文化、水利工程、商贸民俗等历史遗产,构建起纵贯古今的文化与生态长廊。北京段运河作为文化带的重要节点,不仅承载着运河历史的厚重记忆,更在首都北京的发展中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摄影:杜智广

城市绿心森林公园作为大运河文化带的一颗绿色明珠,此次活动主办方邀请到公园的开发、建设和运营单位北京北投生态环境有限公司庞宏伟博士,带领同学们一起走进城市绿心森林公园,领略这片旧工业区华丽变身生态公园的独特魅力。

北京城市绿心森林公园,位于大运河畔,占地面积达11.2平方公里,其前身是机器轰鸣、管道纵横的东方化工厂等工业区,随着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不断深入,这片曾经的工业锈带规划建设成为如今这座有着历史故事的生态公园。这一转变,不仅是大运河文化带生态修复工程的绿色成果,更是现代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

课堂上,同学们跟随庞老师的讲解,走进绿心公园“云游览”,学习了解丰富的环保知识和生态故事。“绿心公园‘一核两环三带五片区’的规划布局,呈现出了一幅既古老又现代的生态画卷。其中,‘一核’指的是生态保育核,作为公园的绿色心脏,这里植物繁茂,动物自由繁衍,是生态修复的核心区域。据监测,保育核内已发现有70多种小动物安家落户,包括多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空气中的负氧离子浓度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清新空气标准。沿着绿心公园星形主干道路和二十四节气圆环标识组成的‘两环’漫步,游客不仅能欣赏到四季变换的美景,还能学习了解到中国传统生态文化的内涵。‘三带’——大运河文化带、运河故道景观带和六环路景观带,则是公园的历史与现代,文化与自然的完美交汇,特别是运河故道景观带,依托明清河道遗址复原了一段2.5公里的古河道,让人仿佛置身于那段漕运繁荣的历史之中。‘五片区’则是指文化区、休闲区、运动区、科普区和雨洪区,每个区域都精心设计……”

“在绿心公园的建设过程中,绿色低碳技术的应用同样引人注目。”课堂上,庞老师讲到,通过地源热泵系统、随着智慧能源管理系统等先进技术的引入,不仅降低了公园的运营成本,还为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据统计,地源热泵系统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百余吨,相当于种植了一千多棵树。

如今,北京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已成为市民休闲、文化体验的好去处。无论是漫步于绿树成荫的小道,还是泛舟于碧波荡漾的湖面,人们都能在这里忘却城市的喧嚣,尽情享受大自然带来的宁静与美好。这里,正以其独特的魅力,书写着大运河文化带上延续千年的绿色传承故事。

据了解,承办本次活动的北京小学通州分校南校区十分重视生态环保教育,学校通过每天的“光盘小标兵”评选,让同学们懂得“一粥一饭”的珍贵;通过每年开展的“我爱地球妈妈”演讲,让同学们用声音传递环保信念;组织运河巡河活动,学生们化身小志愿者检测水质、清理垃圾,用实际行动守护家乡河流。此外,学校还组织开展了“旧物环保创意制作”活动,同学们把快递箱变身为城市模型、用塑料瓶制成生态花盆、收集三千个瓶盖拼成运河画卷等等,通过这些充满奇思妙想的快乐实践,将生态环保的绿色种子永植于心,开花结果。

一起来打卡

今年以来,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宣传中心生态环境教育进课堂活动在开学季、世界水日,连续推出“千年大运河的生态智慧”主题课程,此次活动是系列课程的第三期,点击下方视频观看,让我们一起打卡北京城市绿心森林公园,聆听千年大运河的绿色传承故事、学习更多的生态环保知识吧!


关闭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共0条 每页条 0/0 
  
 
  • 微信公众号
  • 京环之声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