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低碳日
碳普惠˙共前行
在2025年“全国低碳日”北京主场活动
圆桌访谈环节
来自政府、企业、公众多方代表
一起共话低碳生活
为做好北京市碳普惠工作
出谋划策
让我们通过一些“关键词”
共同回顾这些精彩瞬间!
北京市应对气候变化管理事务中心副主任 于凤菊

关键词:本地特色碳普惠机制
几年前北京就开始探索本地特色碳普惠机制,以交通领域低碳出行为切入口,建立了碳普惠项目闭环管理机制。目前,已开发了3个碳普惠方法学,审定了5个碳普惠项目,其中,“低碳出行”项目公众参与人数已从参与之初的100万人增加至现在的560万人,形成了全社会低碳新风尚。期待北京市的碳普惠工作作为连接宏观“双碳”目标与微观公众行为的创新机制,激发全民减碳的内生动力,构建“人人可参与、收益可量化、生态可持续”的低碳社会体系。
西城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 郑海涛

关键词:政企民协同
实现我国“双碳”这一宏大目标,不仅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努力,更需要每一位公民的积极参与。西城区将继续秉持创新、协同、共享的理念,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为北京政企民协同构建低碳生活新生态贡献西城力量。
高德地图碳普惠项目总架构师 梁轩

关键词:全低碳出行
我们将绿色出行放在高德地图更重要的位置,将北京MaaS碳普惠平台的先进经验与全国各省市进行深度交流,推动包括骑步行、公交地铁、驾车等在内的“全低碳出行场景”建设。
国网北京通州供电公司新型电力系统创新中心主任 张运

关键词:取之于民 用之于民
落实“双碳”战略,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从2022年-2024年,北京居民通过光伏自发自用的电量可以减碳1.33万吨。面对光伏用户,后续将以电费红包的形式回馈,促进居民养成绿色用能的习惯,实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中和新兴能源研究院院长 杨军

关键词:氢碳双向赋能
基于大数据MRV监测体系,聚合各运输企业的氢燃料电池汽车运行大数据和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数据,实现产业级-项目级-企业级-车辆级四级碳减排量的实时监测和计量。一方面,提升企业对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购置和使用意愿,促进产业应用规模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使用氢能商用车,使得重型商用车的减污降碳协同起到了相应的积极促进作用。我们称之为“氢碳双向赋能的发展模式”。
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绿色金融室副经理 谢珣

关键词:家庭碳账户
系统自动采集用户在绿色场景(线上购买压岁宝产品、线上生活缴费、ETC出行缴费)下的碳减排数据,实时核算展示碳减排量,通过家庭排名、赠送环保证书等方式,有效激励家庭会员持续践行低碳行为。
绿色出行碳普惠使用达人(公众代表) 赵梦媛

关键词:低碳生活很有趣
低碳生活不是负担,它完全可以很便捷,甚至很有趣、有收获。它把环保理念融入了日常出行的小习惯里,让我们每个人都能轻松参与,在享受生活便利的同时,也能实实在在地为绿水青山做点贡献,还能收获一些小小的实惠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