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宣讲动态 > 正文

新纪录!北京野生鸟类名录增至527种,坐实“国际鸟类都市”

2025年07月30日 来源:京环之声

根据2025年4月最新发布的《北京市陆生野生动物名录》,首都的野生鸟类记录已经达到了一个令人惊叹的数字——527种

你没看错,就是527!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它不仅占了中国鸟类物种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更让北京在汇集了全球主要经济体的G20国家首都中,鸟类多样性高居第二位。北京,这座古老与现代交融的都市,已然成为名副其实的“飞羽天堂”。

“新朋友”报到!8位“稀客”首现京城

就在最近,北京的观鸟爱好者们和生态学家们的朋友圈被刷了屏——我们的鸟类大家庭又迎来了8位新成员!它们分别是:

  • 栗树鸭 (Lesser Whistling Duck)

  • 黑海番鸭 (Black Scoter)

  • 蛎鹬 (Eurasian Oystercatcher)

  • 青藏沙鸻 (Tibetan Sand Plover)

  • 白冠攀雀 (White-crowned Penduline Tit)

  • 荒漠林莺 (Desert Warbler)

  • 棕胸蓝姬鹟 (Rufous-chested Blue Flycatcher)

  • 中华长尾雀 (Chinese Long-tailed Rosefinch)

这些“新京客”的到来,有的在密云水库的碧波之上,有的在南海子公园的湿地之间,它们的出现就像打开了一个个“生态盲盒”,每一次记录都证明着北京的生态环境正在持续向好。

北京,为何能吸引527种飞羽?

北京地处“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通道的核心位置。对于每年数以百万计南来北往的候鸟来说,这里是它们旅途中不可或缺的“五星级驿站”。

想象一下,一只来自西伯利亚的候鸟,经过长途跋涉,精疲力尽。当它飞临北京上空,看到的是永定河、潮白河等“五大河流”波光粼粼,是延庆野鸭湖、密云水库等湿地里食物丰饶,是广袤的平原和连绵的山区森林……这里有安全的庇护所,有充足的补给,还有多样的生态环境。鸟儿们自然愿意在此“歇歇脚、加加油”,有的甚至“乐不思蜀”,干脆就留下来“安家落户”了。

盘点那些“大明星”和“身边邻居”

527种鸟类,我们无法一一列举。但其中,不乏一些声名显赫的“大明星”和我们身边的“老邻居”。

“明星”阵容

  • 黑鹳 (Black Stork):被誉为“鸟中大熊猫”,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们身姿矫健,羽翼黑亮,常在京郊的拒马河、大石河一带涉水觅食,是检验一个地区水生态环境的“试金石”。

  • 褐马鸡 (Brown Eared-pheasant):北京的“市鸟”,同样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们生活在京西的山林中,以矫健的步伐和标志性的白色耳羽而闻名。

  • 北京雨燕 (Beijing Swift):每年夏天,它们都会如约而至,在北京的古建筑间穿梭鸣叫,是老北京记忆里不可或缺的声音。令人惊奇的是,这些小家伙的迁徙路线极为漫长,最远可抵达南非!

“邻居”群像

当然,除了这些珍稀鸟类,更多的是融入我们日常生活的“小可爱”:

  • 喜鹊 (Magpie):喳喳的叫声预示着好运,是城乡最常见的鸟类之一。

  • 珠颈斑鸠 (Spotted Dove):“咕咕咕”的叫声温柔而熟悉,经常在窗台或阳台上悠闲踱步。

  • 麻雀 (Sparrow):虽然不起眼,但它们是我们城市生态系统中最忠实的“原住民”。

  • 乌鸫 (Common Blackbird):叫声婉转多变,被誉为“林中歌手”,清晨时分常常能听到它优美的歌声。

去哪里邂逅这些“空中精灵”?

想要亲身体验观鸟的乐趣?北京有许多绝佳的观鸟胜地:

  • 城市公园: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天坛公园、颐和园等,是观察林鸟和常见鸟类的好去处。

  • 湿地水库:延庆野鸭湖、密云水库、官厅水库、汉石桥湿地等,是水鸟和迁徙候鸟的天堂。

  • 京郊山林:百花山、东灵山、喇叭沟门等,是探寻林鸟和猛禽的绝佳地点。

从匆匆过客到安家落户,从8种到527种,每一个数字的增长,都是对北京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最好肯定。这些飞翔的精灵,不仅为城市增添了无尽的生机与灵动,更在无声地提醒我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我们就能与万物和谐共生。

关闭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共0条 每页条 0/0 
  
 
  • 微信公众号
  • 京环之声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