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筑基提质效 生态多元护京西
石景山区上半年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
石景山区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以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坚持立足“三区”定位,紧抓“两园一河”联动发展和服贸会“一会一址”落户首钢园重大机遇,系统推进全区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提升与优化,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2024年,石景山区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I)为61.8,实现了逐年稳中向好的工作目标;地均可比GEP-R为17.2元/平方米,位列城六区第二;建成区绿视率为25.23%,同比增幅位居城六区第一。
综合分析生态环境质量(EI)

高效实施《石景山区生态环境质量优化提升研究项目》,对各项指标的现状及其变化情况展开全面分析,深入了解石景山区生态环境质量的本底状况,探究影响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的主要问题,明确石景山区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的主要潜力指数、潜力空间及提升方向,提出整体性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优化提升的对策建议。
着重推进GEP-R提升工作

全面推进《石景山区多尺度、多要素GEP-R精细化提升策略研究项目》,对影响石景山区GEP-R的生态环境因子和人类活动因子进行细致调查,系统分析各因子对GEP-R的直接影响程度,准确识别石景山区GEP-R提升的关键点位、关键因子和关键措施,从区-乡镇-社区-公园等多个尺度,围绕多重因素,提出科学合理且切实可行的GEP-R提升策略。
系统谋划绿视率提升工作

启动2025年石景山区绿视率提升研究项目,对全区100条道路、6个小区、6个公园开展外业调查和内业分析。旨在提升石景山区绿视率指标及“七有”“五性”考核成绩,深入调查研究了石景山区重点道路、小区、公园的绿视率现状及其提升策略,最终形成了“一街一策”的绿视率提升成果。
持续开展好生物多样性调查工作

针对全区重点物种类群开展监测,明确其动态变化;对过往生物多样性调查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并对数据严重不足的类群进行补充调查。上半年,已开展对哺乳动物、鸟类、昆虫、蝴蝶、蜻蜓、鱼类等六个类群的野外观测工作。同时,以生物多样性为切入点,生动讲述城市生态故事,首次调查发现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黑鹳,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豹猫,北京市重点保护动物赤麻鸭、北京雨燕等重点物种。


下一步,石景山区生态环境局将依据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半年工作会上明确的“一测、一养、一用”工作思路,在推进监测评价体系化、实施生态修复系统化以及实现价值转化创新化方面持续发力,全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由污染防治攻坚阶段向城市生态建设阶段转型过渡,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的“石景山”篇章,持续彰显“一半山水一半城”的美丽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