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两山”理念20年④|丰台区“绿城九法” 让绿水青山“生金产银”

2025年08月22日

丰台区“绿城九法”

让绿水青山“生金产银”

——北京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系列宣传之四


编者按:北京,这座古老而现代的城市,正以一种全新的姿态,践行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书写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华丽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市以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为抓手,开启了绿色发展的新征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值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之际,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结合近年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推出系列宣传,展现“两山”理念在京华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绿色新画卷。

丽泽商务区

2022年,丰台区荣获全国首个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成为北京市首个获此殊荣的非生态涵养区。

3年来,丰台区秉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两山”理念,深入推进“倍增追赶、合作发展”战略,以生态与产业互促为线,以绿色金融、绿色科技、绿色产业协同创新为引擎,积极打造超大城市中心城区“两山”转化先行区,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


生态筑基:环境品质跃升,安全屏障筑牢

丰台区生态环境改善与城市品质升级成绩斐然。空气质量连续四年达标,PM2.5和PM10浓度持续下降,优良天数达291天,创历史最佳;国市地表水考核断面优良率稳定在100%,彻底消除劣V类水体,实现“有河有水、人水和谐”目标。在全市污染防治考核中,丰台区连续三年获评“优秀”,生态执法成绩三连冠。

城市建设同步发力,宜居品质显著跃升。建成全国首个移动污染源智能监管云平台,全市首个国家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全市最大“基坑气膜”实现降尘超90%、降噪40分贝,“南水”惠及王佐镇13万居民,污水管网升级提效成果显著。推进“两园一河”联动发展,永定河13公里亲水廊道、8个无界公园建成开放,南苑森林湿地公园重现万亩绿地,全区公园数量居全市前列;打造多处花园城市示范区,建成30处品质生活场景、80余处“金角银边”景观,大幅提升区域宜居宜业品质。

南苑森林湿地公园

产业焕新:“金山银山”转化动能澎湃

丰台区以“三生融合”(生产、生活、生态)为目标,在新质生产力培育、绿色低碳发展、生态文化建设等方面成果丰硕,为“金山银山”转化注入强劲动能。

新质生产力培育亮点纷呈:发布低空经济发展指导意见,成立北京低空产业联盟;设立医药大健康专班和全市首个新蛋白食品科技创新基地,数字经济规模以上核心企业收入预计超1300亿元,同比增超8%;构建多能互补系统并利用光伏发电,实现了一次能源消耗与零污染物排放;推动传统服装批发业转型为“科技+文化”特色园区,实现产业“华丽转身”。

花卉产业升级同样绽放活力:紧扣“两山”理念,丰台区出台了“花十条”政策,并成立了全市首个花卉苗木数据资产创新实验室,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2024年获12项知识产权,181种目标种质资源入库,8类种子完成太空育种;完成南森项目提升等重点景观工程,打造草桥百花园标杆,升级马草河沿岸空间,成功申报“花园城市”示范项目;推出“1+1+N”数实融合平台战略,获批国家级花卉交易服务标准化试点,产业竞争力持续提升。丰台区花卉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多个区域实现了华丽蝶变,生态优势有效转化为经济优势。

卢沟桥

绿色低碳发展扎实推进:通过实施“倍增追赶”计划支持8大重点产业领域转型;国内首台单堆兆瓦级PEM电解水制氢装置投入商业运行;丰台区成为全市唯一三类低碳试点均获评的区,彰显了绿色发展实力。

生态文化品牌日益响亮:完成了卢沟桥等文旅项目一体化提升,“宛平博物馆之城”正式开城;园博园系列活动吸引了超73万人次参与;多个文化场馆建成开放,丰富了市民文化生活。


机制创新:“绿城九法”路径清晰,惠民实效突出

丰台区以政策制度创新不断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成立“两山”实践创新基地专班,印发建设方案,并编制了《丰台区生态文明建设“倍增追赶、合作发展”实施意见(2023年-2025年)》《丰台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23年-2035年)》等系列指导文件。

在制度与监管层面持续强化:丰台区探索开展GEP生态价值转化,构建网格化监管体系,完成区级“双源”(污染源、风险源)融合改革,成为全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示范单位;深化“三监联动”(监测、监察、监管)机制,非现场检查占比达到58.9%。同时,高效推进部门协同,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多领域实现联动。

创新实践有效破解治理难题:建成地下水研究中心,有力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成功攻克西铁营万达广场噪声难题,其解决经验被选为“宁静中国”全国推广案例。

民生治理精准有效:通过实施油烟补贴、噪声防治等针对性机制,2024年全区环境诉求响应率达到100%,解决率和满意率均超过99%,生动诠释了以制度创新实现生态惠民的目标。

千灵山

实践样板:“绿城九法”结硕果,典型案例显成效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丰台区形成森林绕城、绿道连城、碧水穿城、湿地润城、公园遍城、农田留城、花果香城、生物汇城、景观靓城的“绿城九法”的“两山”转化路径,三年来探索深化的“两山”转化典型案例从单一生态修复迈向多元产业融合,持续释放生态红利。2023年,“北京市丰台区‘绿城九法’探索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绿色发展新引擎”成功入选生态环境部第二批“两山”实践模式与典型案例。

截至目前,丰台区已累计打造12个“两山”转化典型案例,提炼形成盘活特色资源的生态旅游模式、推进农业生态化的绿色农业模式、传统产业绿色转型模式、高新技术产业助力绿色发展模式、绿色建筑助力低碳发展模式、市政灰色基础设施绿色发展模式、生态修复提升城市生态功能模式、城市空间绿化增添民生福祉模式等8种可推广模式。

丰台区以“碧道、秀道、绿道”的“三道工程”为引领,全方位推进生态廊道建设,构建绿色空间网络。凉水河畔建成22公里滨水跑道与13.14公里浪漫骑行道,形成水清景美的活力“碧道”;铁路沿线“秀道”完成18.74公顷绿化,让飞驰的列车穿梭在一片绿意盎然之中;未来,丰台段城市公园环绿道将串联4条水系、37个公园绿地,链接5处大型城市热点片区,覆盖1400个小区,构建起一张便捷、舒适的生态休闲网络。

北京丰台站

丰台区以“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为抓手,系统谋划、精准施策。区域“两山指数”稳步达标,19项重点工程扎实推进,从生态环境治理到产业绿色转型,从空间品质提升到民生福祉增进,全方位夯实了“两山”转化根基。

展望未来,丰台区将继续锚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目标,以更实举措推动生态价值持续释放,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更多丰台智慧与力量。

关闭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共0条 每页条 0/0 
  
 
  • 微信公众号
  • 京环之声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