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1-9月全市PM2.5平均浓度24.9微克/立方米|持续保持历史同期最优

2025年10月16日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聚焦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和生态保护行动五大领域,持续推进美丽北京建设,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2025年1-9月,北京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24.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0%;优良天数达226天,同比增加18天。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土壤环境状况保持良好,生态环境状况稳中向好。

“0.1微克”必争,持续提升蓝天“含绿量”

深入实施“0.1微克”攻坚行动,深挖减排潜力,巩固“北京蓝”成效。一是结构减排方面,加速车(械)新能源化。通过实施高排放车辆淘汰更新补贴、五环路内新能源物流车辆优先通行等激励政策,累计有7700余辆老旧客货车申请“油换电”补贴,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20万辆;持续宣传解读《关于划定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区域的通告》,全市非道路移动机械新能源化率达到40%。二是工程减排方面,加快企业“含绿量”提升。完成夏季挥发性有机物(VOCs)专项治理,督促106家企业完成VOCs低效治理设施整治提升;通过开展清洁生产审核、“一厂一策”治理、绿色绩效评价等措施,全市累计新增绿色企业924家,绿色企业比例超30%。三是管理减排方面,强化城市精细化治理。持续强化扬尘管控,首例线性道路工程气膜成功落地,全市累计推广22个全密闭施工基坑气膜,1-9月全市道路扬尘负荷同比下降20%。四是聚焦科学治理,完成第四轮PM2.5来源解析并发布结果,为下一步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提供支撑。

石景山区基坑气膜

深化“三水”统筹,美丽河湖水秀岸绿

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促进人水和谐。严守饮用水安全底线,各区加快划定集中式水源地保护区和分散式水源地保护范围,各相关区强化汛期饮用水水源环境巡查。巩固水环境治理成效,全市共完成51公里排水管线、28公里再生水管线建设。持续推进美丽河湖建设,石景山、丰台、门头沟、大兴、房山五区联合申报的永定河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项目,获中央财政支持。

清河(海淀区生态环境局提供

加强源头污染防控,打好净土保卫战

科学管控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促进农用地土壤质量提升,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共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44.82吨、农膜572吨。加快推进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攻坚,市、区、街道(乡镇)三级协同发力,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积极开展“无废城市”建设。

发挥碳市场碳普惠作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持续完善“双碳”政策保障体系,出台本市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实施方案、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碳普惠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加快重点领域碳排放控制,深化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平稳有序运行本市碳市场。保障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运行。市民积极践行低碳生活方式,570余万人注册参与MaaS平台碳普惠低碳出行,累计产生碳减排量逾46万吨。

坚持系统治理,提高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强化外来入侵物种防控。维护空间格局稳定性,开展重要生态空间生态环境监督。促进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优化以生态贡献为导向的纵向生态补偿,顺利开展首次GDP与GEP-R(生态系统调节服务价值)横向交换补偿工作,推动生态受益区反哺生态贡献区,将生态优势更大程度转化为发展动能。

摄影/王建民

下一步,北京市将聚焦“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年度工作目标,结合秋冬季节特征,加快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和应对气候变化、生态保护等领域重点任务落实,进一步巩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关闭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共0条 每页条 0/0 
  
 
  • 微信公众号
  • 京环之声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