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今日热点 | 北京巩固住51微克/立方米就是最大胜利

2019年01月23日 来源:京环之声

1.媒体聚焦生态环境部召开1月例行发布会 北京巩固住51微克/立方米就是最大胜利

1月21日,生态环境部召开1月例行发布会,引发媒体广泛关注。

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管理司司长刘炳江表示,2018年,全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9.3%,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重污染天数比例为2.2%,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PM2.5浓度3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3%。北京方面,2018年北京PM2.5浓度下降至5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1%,已超额完成“十三五”目标。解决传输通道的污染已成为北京空气污染改善的当务之急。

刘炳江说,北京在2016年制定56微克/立方米的“十三五”目标的背景是,2014年、2015年、2016年北京每年PM2.5浓度只下降大约3微克,所以后面制定规划是每年下降5微克,一共下降30%,这个力度在当时看已经够大了。2017年“大气十条”收关,北京以58微克/立方米圆满完成目标,非常不容易。这也是以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倒逼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结构优化调整的一个典型案例。

刘炳江坦言,北京已经可以宣布彻底解决燃煤型污染,同时对于机动车的治理措施也是非常精细化、精准化。北京自身的减排量已经不足以支撑PM2.5的大幅下降。影响在哪儿?就在大气传输通道。他说,2013年传输通道上PM2.5浓度最高的城市每立方米比北京高70多微克,现在高20多微克,这里面还有下降空间,所以解决传输通道上的污染成为北京空气质量改善的当务之急,具体到今年,北京能巩固住51微克/立方米,就是最大的胜利。

发布会上,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介绍,目前在重污染预报方面,对重污染来不来的预报准确率已接近百分百,为重污染提前应对赢得了管控时间,最大限度降低污染累计起点和峰值浓度,大大提升了重污染应对时效性。同时,结合高时空分辨率的精细化排放清单产品编制了重污染应急预案,应急措施实现精准化、动态化、差异化调整,大大提升了重污染应对的有效性。

2018年至2019年大气治理秋冬季攻坚行动以来,“2+26”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73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2.8%。对于一些地方秋冬季攻坚期间出现空气质量反弹的情况,刘炳江明确表示,完不成任务的城市,必将问责。刘炳江说,攻坚行动方案中给各地下达改善目标时,已对气象因素有充分考虑。有些市长强调的“气象条件恶化”“经济形势错综复杂”,或者怨区域传输,这些都不能成为理由。

此外,对于近期韩国有一些媒体报道所谓“中国大气污染影响韩国”,刘炳江回应,一味指责别人传输影响自己,会耽误治理雾霾的最佳机遇。多国治理经验表明,区域大气污染治理过程中,大城市的本地排放治理尤为重要。经验表明,应对环境问题,应该在立足治理本地污染的基础上,加强区域和全球合作。

2.生态环境部强化监督督办问题整改查处情况发布

1月22日,《北京日报》03版公布生态环境部强化监督督办问题整改查处情况(2018年10月29日至11月25日),共涉及朝阳区东方双会木家具厂对面三家无名加工厂,北京慧远电线电缆有限公司;丰台区北京琢雯印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房山区北京南洋森林家具有限公司;昌平区北京佳豪富城楼梯销售有限公司;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蒙塔萨汽车技术(北京)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目前均已整改完成。

3.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试点

1月22日,《人民日报》04版以《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为题报道,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方案》提出,在全国范围内选择10个左右有条件、有基础、规模适当的城市,在全市域范围内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到2020年,系统构建“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探索建立“无废城市”建设综合管理制度和技术体系,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无废城市”建设示范模式。《方案》明确六项重点任务。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引领,发挥政府宏观指导作用。二是实施工业绿色生产,推动大宗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总量趋零增长。三是推行农业绿色生产,促进主要农业废弃物全量利用。四是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推动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五是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强化危险废物全面安全管控。六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培育产业发展新模式。为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还提出了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支持、严格监管执法、强化宣传引导等保障措施。

关闭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共0条 每页条 0/0 
  
 
  • 微信公众号
  • 京环之声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