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做首都核与辐射安全的守门人

2021年07月26日 来源:京环之声

常伟

人物简记

说到核与辐射,很多人谈之色变。而在北京市城市放射性废物管理中心,有这么一群人,常年行走在守护核与辐射安全这条路上,守护着首都核与辐射安全大门。常伟,就是其中一员,2013年以来,因工作出色,他先后5次获单位年度考核“优秀”等次,多次获得嘉奖。

十年艰辛 • 晨曦见证

2012年底,从部队转业的常伟来到北京市城市放射性废物管理中心,负责放射性废物(源)的整备、收贮、运输等工作。

“你见过凌晨3点的北京吗?它一年四季的样子我都见过。”常伟说。

受北京危险品运输车辆限行的影响,为保证完成收贮任务,常伟每次执行运输任务前一天晚上都会睡在单位,确保凌晨3点前出发,赶在6点之前,将北京城区各个单位的放射性废物(源)装车交接完毕,押运车辆驶出五环,直至废物(源)入库。

“每次约定的点位虽然不同,但时间和工作流程是不能逾越的。”常伟说。 每次收贮,常伟都要逐家核实,放射源逐枚清点测量,废物包装桶逐个现场包装,仔细核对每一枚废旧放射源的详细数据信息,保证放射性废物(源)整备、收集、运输、贮存等各环节无缝衔接。

常伟穿着20多斤重的防护服,一枚一枚地清点放射性废物(源)数量,再逐个装入包装桶,固定、填充、封口,全程监督每个环节。

整个流程中,常伟不停穿梭,每次大约要走五六千步。10年间,常伟在防护状态下累计走了将近200公里,相当于绕北京六环一圈。他们每年收贮的车程都在20000公里以上,相当于从北京到广州5个来回。

敢于担当 • 筑起安全屏障

常伟说:“转业之前,我就是一名防化兵,做好防护,是第一准则。”多年的军旅生活,早已使常伟把不怕苦的精神刻在骨子里,把勇于担当的作风融入到放射性废物入库的日常运行、安全管理工作之中。

北京的核技术利用单位数量多、种类复杂,常伟和同事们的工作目的就是确保首都辐射环境绝对安全。

10年间,他起早贪黑,共安全收贮350家(次)单位的7000余枚废旧放射源、10万余升放射性废物。收贮的放射性废物(源)剂量率达到2000μSv/小时,是正常环境的两万多倍。每年100多枚废旧放射源、5000多升放射性废物,常伟都要挨家到现场核查、清点,将其整备、包装在标准运输桶中。

面对超辐射剂量照射危险,常伟和他的同事们逆向而行,用过硬的专业技能高标准完成所承担的特殊任务。与常伟一起并肩战斗的放射性废物(源)科科长王荣建表示,“放射性废物管理者,是放射源和百姓之间的一道屏障,把放射源管好是我们最大的责任。”


消除隐患 • 万无一失

每年1月份,常伟都要对上年度收贮的废旧放射源、放射性废物进行账物核对,保证数量准确、位置准确。按照要求,他将所有收贮的数据信息采用人工登记和系统登记并行的方式,对管理台账进行备份,把好放废库的档案管理关。

北京市城市放射性废物管理中心主任陈东兵说,“消除公众‘谈核色变’心理,最好的处方就是全心全意为核技术利用单位服好务。”

常伟和同事们秉承“万无一失、一失万无”的工作理念,以“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全力防范辐射安全事故,保障首都安全稳定。

常伟先后负责海淀、顺义、通州、石景山、延庆等核技术利用单位的辐射安全工作日常监督检查。每次检查,他都会提前熟悉被检查单位情况,做好沟通协调,既为核技术利用单位提供专业技术指导,又要加强严格管理。2012年至今,在他的推动下,共对30余家存在安全隐患和违反法规的辐射工作单位分别进行了约谈、责令限期改正、移交处罚。

2019年,常伟在专项工作中对历年收贮的9500余枚废旧放射源核素、放射性活度、生产厂家、出厂时间、放射源编码等信息数据逐一进行认真核查,将9000余枚废旧放射源按照国家新的管理要求重新赋予“身份证”,在全国率先将所有收贮的放射源数据高标准录入国家管理系统。

转业以来,常伟和他的战友们临危不惧、负重前行,连续多年通过扎实细致的工作,确保了首都数千家辐射工作单位没有发生辐射安全事故,为首都环境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

编辑:老夏

关闭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共0条 每页条 0/0 
  
 
  • 微信公众号
  • 京环之声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