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坚守绿水青山第一道防线 助力“新大兴 新国门”高质量发展

2024年03月21日 来源:京环之声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北京80后,她一路走来,见证了北京生态环境的切实变化。作为生态环保铁军的一员,在为公众创造绿色生态环境的同时,也在努力为企业创造更优的营商环境,助力推动“新大兴 新国门”的绿色高质量发展。

王慧聪是北京市大兴区生态环境局行政审批科科长,十余年来,她以亲历者的身份参与到首都环境保护工作中,践行着对生态环境事业的热爱以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2024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生态环境部对117个先进集体和45名先进工作者予以表彰,王慧聪荣获了“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探索审批改革,打造“新大兴 新国门”营商环境品牌

近年来,大兴区全面推进机场及周边区域建设,实现从“白纸作画”到“主体着色”,一直以高质量服务新发展格局,以高标准保障改善民生。如何助力打造“新大兴 新国门”的营商环境品牌,实现新大兴新国门建设迈上新台阶,让大兴成为企业投资的好去处,成为摆在王慧聪面前的新课题。

大兴生物医药基地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生物医药产业专属发展空间,在北京市乃至全国承担着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发展、健康服务一系列主要任务,肩负着振兴生物医药产业和推动高精尖产业聚集的重大使命。

2023年,大兴区生态环境局先行先试,在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开展产业园区规划环评和建设项目环评联动试点。探索入园建设项目环评改革,建立实行“2251”改革措施。即“两批+两免+五简+一清单”,实行承接市级审批权限、打捆审批;部分项目免于环评;部分项目简化分析;部分项目告知承诺审批。在强化宏观管控的同时,降低企业入园成本。

园区内经常有重大项目落地保障需求,而往往这些项目环评审查难度大、要求高,王慧聪对市局做好沟通协调、对企业做好提示指导,搭好桥梁,市区两级形成合力推动重大项目落地。

“马上要进入融资阶段了,但是没有取得环评批复就没法融资!”园区相关企业负责人说道。王慧聪和同事们主动沟通联系、反馈修改意见,告知审批注意事项、流程、审查要点,为项目审批争取时间差。

“印象最深的是元宵节那天,我们项目位置相对偏远,专家们估计晚上八九点才回到家吃上元宵节的团圆饭。真是保障项目快速开工建设,帮助我们解了燃眉之急。”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

2023年,生物医药基地范围内6个项目免于环评直接开工建设,16个项目通过告知承诺审批,压缩审批时限96%,57个项目简化环评报告内容,提高企业入园速度。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已成为国家发展高端医药健康产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承载区,将持续着力打造千亿级医药健康产业园区,建设成为具有国内领军地位的“中国药谷 健康新城”。

给足政策活力,典型案例全国推广

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环境影响评价是开展污染源头预防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大量环评审批相关的新法规、新名录、新标准等相继出台,基层审批人员专业素养关系到国家、市级层面的政策能否真正落地。在落实“六保”工作时,王慧聪对企业的服务做法被生态环境部作为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为辖区复工复产按下“快进键”。

“月底就要开工了,这可怎么办啊。”在推动“六保”工作时,企业项目负责人问王慧聪。“您别着急,上次我们给您介绍了北京市生态环境局新发布的‘正面清单’内容,已经纳入告知承诺制审批实施范围,材料齐全且符合要求的,将在10个工作日的公示期结束后作出审批决定,时间上比法定时限能提前60%多呢。”

随后,王慧聪从选址选线、道路等级、周边敏感点的了解,到污染防治措施的制定和落实,经过近两个小时耐心、细致地指导讲解,确保在第一时间完成环评审批,助力项目依法合规开工建设。

为了破难题、促开工,减少企业办事难度,王慧聪和同事们积极行动,组织开展了涵盖环评审批、排污许可等多项内容的培训学习,累计吸引近万人参与。此外,他们还创新审批流程和服务机制,设计了6个“不见面”审批流程(电话咨询不见面;微信查询不见面;网上申报不见面;免交材料不见面;邮箱反馈不见面;邮政送达不见面),推出了“1234”服务机制(思想意识一盘棋,简政放权两落实,服务企业三模式,文明执法四部曲),并落实全程网办和线上指导,实现了审批“云服务”。

此外,针对大兴区企业集中的产业基地及工业园区,王慧聪和同事们通过“企业微信群”等行业群推送相关政策,并及时解答政策内容。主动上门联系企业,结合日常执法检查,普及政策,提供服务,帮助企业化解复工复产中遇到的各种环保问题。这些举措大幅提升了企业办事体验,使审批流程更加高效、顺畅。

“生态环境领域行政审批工作既是坚守蓝天碧水净土的第一关,也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线,我们就是要为企业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主动做好协调帮扶工作,让企业感受到大兴的热情。”王慧聪说。

收获锦旗百余面,守住绿水青山第一道防线

“很多企业都给区生态环境局送过锦旗,感谢他们热情高效地服务。”辖区企业相关负责人说。

简化审批流程等系列举措为相关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但给足政策活力并不代表要放手不管,更要求行政审批人员守好绿水青山的第一道防线。

当时,辖区内的一个重点项目用地环评公参范围横跨北京市与河北省两地,面临着审批时限紧迫等现实挑战。项目审查期间,王慧聪和同事们需要处理一本厚达600多页,字数超过30万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其中还包含了50多个与项目相关的规范和导则,以及复杂的计算和各种污染物的深入论证分析。

为了确保项目符合要求,王慧聪白天带领科室同事进行内部讨论,召开专家会议,并与相关部门协调合作。晚上和周末,她就去处理日常工作,进行走访调研,确保了对项目的全面了解和把握。

经过深入研究,王慧聪和同事们严谨审核相关方案,严格控制重点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最终,该项目的运行结果显示,氮氧化物的排放浓度远低于同类项目。

从项目选址、环保手续、环保设施、后期管理等方面给出生态环境意见……几年时间,在做好生态环境预防的同时,王慧聪助推千余个项目落地,也接到群众送来的锦旗百余面。

环评是生态环境保护的第一道“关口”。作为一名行政审批工作人员,王慧聪坚守职责,在发展中牢牢守住绿水青山的第一道防线。十余年过去了,一幅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画卷正在“新大兴 新国门”徐徐展开。

关闭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共0条 每页条 0/0 
  
 
  • 微信公众号
  • 京环之声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