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注重实践的欧洲环境教育

2004年07月23日 来源:中国环境报

欧洲环境教育注重本地化和实际可操作性,注重从人们能见可感的事物起步,话题总是从人们的身边开始,如垃圾、能源、污水、森林等问题。在1992年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以后,人们关注的热点扩展到交通、能源、营养、住宅等方面,教育日趋“实际化”。

环境教育专家研究发现,在学校传授的环境知识,只有10%可以转化成环境意识,而环境意识和对环境友好的行为之间也只有1%的转化率。据此认识到环境教育中侧重知识的传授是一个误区,更多地传授知识并不一定意味着行为的改变。最有效的方法是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德国环境教育协会的荷尔曼教授认为,学生参与实际的环保活动是最重要的。他认为学校操场不应该是100%的“硬覆盖”。校园完全“硬覆盖”,使学生远离自然生态,不符合绿色理念,不利于环境教育。他曾经组织学生自己动手改变校园面貌,学生在参与当中有很多创新的东西,使学校环境焕然一新。把校园的土地分给每个学生1平方米,让他们自己种菜,自己建水池,他们一定会有创造性的成果。

为了有利于学生把环境认知转化为环境意识,欧洲各国的环境教育都建设相应的实践基地,一些职业学校还让学生在实习基地长时间参加生产劳动。奥地利教育部负责环境教育的官员说,2000年奥地利将环境教育明文列入教育部的公文当中。文件还规定了学用结合,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为此学校必须与社区相结合,促进学校的实践活动在社区里广泛开展。

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教育系开展了不同内容的实践活动。例如,让学生自己安排一个课程进行环境教育,学生从自己立场出发,看自己的态度和行动对环境有什么影响。为了完善学生自我教育机制,成立学生环保公司,其中有旅行社、修配自行车小组等,要求旅行社的学生在选择旅行方式时论证各种交通工具对环境的影响,如飞机排气量大,污染严重等。要求修配自行车小组的学生在同学中广泛宣传骑自行车的好处,在德国许多学生有驾照,学生开车很普遍。通过这些活动,使更多的学生骑自行车。他们还购买自行车零件,自己组装自行车,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有益于环境。这些活动促进学生自己动脑、动手,使学生为保护环境做贡献。

在欧洲各国普遍建立博物馆、学校花园和城市农场等环境教育实践基地。意大利特兰托自然历史博物馆不但能让中、小学生在理论课之后来到这里参加活动,看实物、动手摸一些材料和做游戏。此外,附近山区及湖边都建有植物园,学生可以在植物园中身临其境地触摸自然,观察和感受那些炯然不同的生态景观。有时候博物馆工作人员开着大巴车把实验材料送到各个学校并在学校开展教育活动。博物馆通过科学方法带来的直观性,深入浅出地展示抽象理论,使中小学生能够深刻领悟课堂上传授的知识。在荷兰鹿特丹城市农场,有许多与学校截然不同的农场教室。人们让学生参加与学校里完全不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习喂羊、挤牛奶等技术。低年级的学生可以有组织地在农田里参加一些农业劳动,高年级学生可以自己租一小块地,自己设计和参加从种到收的全部活动。

所有这些实践基地都有随处可见的提示语:请你动手!这和中国的博物馆到处贴着有形的标签:“请勿动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关闭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共0条 每页条 0/0 
  
 
  • 微信公众号
  • 京环之声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