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外商投资亦邪亦正,  污染型产业多 环境管理体系较规范

2004年04月14日 来源:中国环境报

在过去的20多年里,工业如化学、石化、皮革、印染、电镀、农药、纸浆和造纸、采矿和冶炼、橡胶、塑料、建筑材料以及药品生产,对外国在华企业来说,是最具吸引力的产业,这些产业属于污染密集型产业,污染物排放强度往往排名最高。1995年对工业部门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约有30%的在华外国直接投资集中在污染密集型产业,其中有13%是高度污染密集型产业。但另一方面,外国投资也对中国的环境保护带来了正面效果。

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编写的《世界经济中的中国》里,专门介绍了外商在中国的投资情况。

据介绍,这份报告是由众多优秀外国专家在中国进行了长期调研,并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中国专家参与的背景下完成的。该报告称,随着1978年经济改革的推行,中国放开了对外贸易和投资,加速了中国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然而,多年来在资源和环境保护方面,中国没有单独针对外国投资的环境标准。而且,尽管有一些关于环境方面的审查和监督政策,但在实际执行中,因为过去中国鼓励外国企业投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筹措资金和帮助打开市场,导致在许多情况下环境政策被打了折扣。比如,1995年中国颁布了《指导外国投资的过渡条款》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外商投资被划分为鼓励、允许、限制和禁止四个类别,“鼓励”类项目包括为改进产品和生产工艺而需要先进技术的项目,能增加能源和材料效率、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项目,以及发展控制污染和增加重复利用的系统。相反,那些影响人类健康、污染环境和破坏自然资源的项目被列入“禁止”类目录中。

但在实际执行中,一些政府部门尤其是地方政府,为了吸引外国投资者降低了环境要求。地方官员经常忽略环境保护法规和法律,甚至做出在水源地或自然保护区内建设污染项目的决定。根据一项调查,16个省份中的382个经济开发区中,只有97个进行了地区环境评价。

该报告指出,在中国,由于外国直接投资与贸易的环境影响,对地方政府和社会的重要程度随地区不同而变化,因此很难做出全面的外国直接投资与贸易自由化给中国环境带来的正负效应的定量分析。但在过去的20多年里,工业如化学、石化、皮革、印染、电镀等,成为最吸引外国在华企业的产业,可以说明这一问题。

当然,外国投资也可以对中国的环境保护带来正面效果。因为总体上来说,外国公司的环境意识更强,在环境要求和管理上更为规范,尤其是一些跨国公司,他们的投资一般比较大,很多投资用于资源开发和环境管理体系建设。一些外国公司积极参与环境商品和服务部门的发展,对中国国内企业采用国际环境管理体系,发挥了带动性作用。比如,取得中国环境标志认证的公司中,很多都是外国公司。

关闭

48小时热点排行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共0条 每页条 0/0 
  
 
  • 微信公众号
  • 京环之声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