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普 > 正文

我没听错吧?港珠澳大桥不仅是工程壮举,也是生态保护样本?

2018年12月20日 来源:京环之声

说起今年港珠澳大桥通车的事儿,想必大家都很自豪吧~

18613

港珠澳大桥总长约55公里,历经5年规划、9年建设,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西接广东珠海和澳门,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

今后,香港、珠海、澳门三地间的时空距离将大大缩短——驾车从香港到珠海、澳门,将从3小时缩短至45分钟,珠三角西部都将被纳入香港3小时车程范围。“一桥拉动,珠三角西部棋子全盘皆活。”对于珠海、珠三角西部乃至粤港澳大湾区而言,这是一项被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超级工程。

但你知道,港珠澳大桥不只是工程壮举,更是生态保护的样本吗?

生态建设目标:白海豚不搬家

12FE2

中华白海豚又称“海上大熊猫”,对海洋环境要求极高,而港珠澳大桥所在的珠江口海域中,栖息着2000多头野生中华白海豚,如果在桥上眺望,幸运的话还能看到它们时而跃出海面,时而欢快互动。

白海豚不搬家,是港珠澳大桥项目的建设目标之一,而今,港珠澳大桥已通车,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者们用自己的智慧与行动实现了这一目标,既自豪也欣慰。

鲜为人知的是,港珠澳大桥属于典型生态影响型建设项目,与一般海洋工程相比,存在工期长,施工工序复杂的特点。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破坏海洋生态环境和海洋渔业资源,其中对中华白海豚的保护是环境管理工作中的重点与难点。

港珠澳大桥建设过程中将生态保护贯穿始终,实现了环境“零污染”和中华白海豚“零伤亡”。这个成就的背后,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在默默地坚守——南海规划与环境研究院。这是港珠澳大桥管理局首次引入的独立第三方环保顾问,他们用4300多个日夜陪伴中华白海豚,以科学系统的管理方法筑就海洋生态文明的中国梦。

极其苛刻的日常环保检查

C041

珠江口伶仃洋海洋气候条件复杂,工程施工技术要求高、难度大,使各项环保措施的落实难度增大。

港珠澳大桥施工期间,南海规划与环境研究院的顾问团队每个月至少出海一次,并登上人工岛、桥梁和施工平台进行环保检查和技术指导。检查和评估的内容非常细,施工产生的废水和固体废弃物排放、生活垃圾甚至厕所排污情况都在范围内。

在南海规划与环境研究院的建议下,施工平台、人工岛、桥梁面等施工场地配备环保厕所,有效提高了生活污水的净化程度,甚至连厕所都经严格比选,采用生物降解技术,确保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最小。

即便如此,“人为分割中华白海豚的栖息地,会不会导致它们不敢穿越”始终成为顾问团队的心头大事。事实证明,随着海上施工强度的降低,检查人员发现,中华白海豚的目击率越来越高,这片海域的生态环境从保护到恢复都比想象中要好。

海洋生态保护的重要样本

147AB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当前,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港珠澳大桥的建设,无论是在环保顶层制度设计、施工管理,还是在环保工艺、工法的创新,生态保护的理念都贯穿始终,被视为海洋生态保护的重要样本。

这是一场漂亮的海洋资源与生态保护攻坚战,推动我国涉海工程中海洋资源综合保护利用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迈出重大的一步。

当中华白海豚畅游港珠澳大桥海域,它们高高的一跃,正是对建设者们最好的回报和赞许。

关闭

48小时热点排行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共0条 每页条 0/0 
  
 
  • 微信公众号
  • 京环之声APP